蹇叔:遊走於入世與出世之間的大器晚成者(2 / 2)

料事如神

蹇叔是一位隱居山鄉的大智之人,他偶然結識百裏奚,不得已參與了二十餘年的政治生活。無論在其私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他都顯示了自己過人的料事之神。

蹇叔與百裏奚結為兄弟後,留百裏奚在村中養牛,其時齊國的無知殺掉齊襄公,新立為君,懸榜招賢,百裏奚準備前去應招,蹇叔勸阻說:“先君有子在外,無知非分竊立,終必無成。”(第二十五回)百裏奚於是未去。無知上台一月有餘,被大臣所殺,百裏奚幸免於禍。後來周室子頹欲用百裏奚為家臣,蹇叔去周看望百裏奚時一同見到了子頹,事後他對百裏奚講:“頹誌大而才疏,其所交皆讒諂之人,必有覬覦非望之事,吾立見其敗也。不如去之。”

百裏奚遂辭卻子頹。不久子頹作亂篡位,被周惠王聯合鄭國擊敗俘獲,其身邊之臣俱被斬殺,百裏奚又一次幸免於禍。蹇叔和百裏奚離周赴虞,虞臣宮之奇將百裏奚薦於虞公,虞公拜百裏奚為中大夫,蹇叔勸阻百裏奚說:“吾觀虞君見小而自用,亦非可大有為之主。”他勸百裏奚辭之勿仕,百裏奚解釋說:“弟久貧困,譬之魚在陸地,急欲得勺水自濡矣!”蹇叔見百裏奚主意已定,遂回宋國隱居。不久,虞公貪於晉賄,給晉軍借道伐虢,被晉一並滅掉,百裏奚隨虞公被晉所俘。蹇叔對無知、子頹和虞公三料三中,百確的評價。

秦穆公後來決定派兵襲鄭時,蹇叔勸諫說:“秦去鄭千裏之遙,非能得其地也。夫千裏勞師,跋涉日久,豈能掩人耳目?若彼聞吾謀,而為之備,勞而無功,中途必有變。”不料穆公一意孤行。

出師之日,蹇叔哭送兒子白乙丙說:“哀哉!痛哉!吾見爾之出,而不見爾之入也!”他向兒子密授一書簡,白乙丙中途打開觀看,上麵寫著:“此行鄭不足慮,可慮者晉也。崤山地險,爾宜謹慎,我當收爾骸骨於此!”(第四十四回)他提醒秦軍要在崤山預防晉軍的埋伏。秦軍出師後,他告病退政,私下對百裏奚交代說:“秦兵此去必敗。賢弟可密告公孫枝,備舟楫於河下,萬一得脫,接應西還。”後來孟明等三帥襲鄭無功,順路滅掉滑國(今河南偃師西南),回師時全軍被晉圍困於崤山,孟明眼看不能得脫,對白乙丙說:“汝父真神算也!今日困於絕地,我死必矣!”(第四十五回)三帥最後束手被縛。後來三帥被晉襄公釋放,生怕晉君反悔追來,倉皇西逃,到了河邊,被公孫枝安排的船隻接應而去,及至晉國追兵到時,船已離岸而去,三帥終於僥幸生還。在秦國的這次軍事行動中,蹇叔曾料定襲鄭無功,料定秦軍必在崤山敗於晉軍,又料定秦人僥幸可以渡河西還,托付派船接應,事件的發展無出所料,足顯蹇叔對事態的預察能力。

順便應提到,蹇叔也是一個深受傳統觀念影響、非常守禮重義的人物。晉國降臣丕豹曾勸秦穆公乘晉惠公大誅群臣、人心不定時大舉伐晉,蹇叔首先反對說:“以丕豹之言而伐晉,是助臣而伐君,於義不可。”(第二十九回)他在這事上考慮的是要符合禮義的要求。他曾支持給晉國以人道主義的救災援助,也曾力勸穆公勤王。他先前幾次勸阻百裏奚出仕,其考慮是:“丈夫不可輕失身於人。仕而棄之,則不忠;與同患難,則不智。(第二十五回)他希自分內事也。”(第四十四回)他自知去後性命難保,卻要兒子隨軍前往,以盡其忠。蹇叔思想中有著濃厚的傳統禮儀觀念,他的所謂對民教化,實際上就是要用這些禮儀觀念教育秦民。和百裏奚一樣,他的這些思想和行為也對秦穆公的政治活動發生了一定的影響。

蹇叔智略兼人,大器晚顯。他為秦穆公製定了威德並施的創霸戰略,提出了實施戰略的具體方針,確定了秦國創霸的戰略步驟,他還闡述了政治活動的三條原則,這一切成為當時秦國創霸的指導思想。他憑自己超人的預察力為秦國保護了軍事人才,秦國的霸業中有他不可磨滅的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