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察熟悉期 觀察熟悉期指護士與病人相互接觸的最初階段。此期的主要任務是護士與病人之間建立彼此了解及信任關係。護士需要通過作自我介紹、病區環境、設施介紹、醫院規章製度及其他醫護人員介紹等,消除病人的陌生感。此階段的目的是,護士通過儀表、言行、態度,愛心、責任心,同情心等為病人展現良好的第一印象。
2.合作信任期 合作信任期指護士與病人在信任的基礎上開始相互合作。此期的主要任務是護士想方設法為病人解決各種健康問題,以滿足病人需要。因此護士需要與病人共同協商製訂、完善和執行護理計劃。在此階段,護士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是保證良好護患關係的基礎。
3.結束關係期 結束關係期指護士與病人之間通過密切合作達到了預期目標,病人康複出院,護患關係進入終止階段。此期的主要任務是評價護理效果及病人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並對病人進行出院指導,以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性。
三、影響護患關係的因素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是護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護患關係錯綜複雜,會出現各種不利於建立良好護患關係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四方麵。
(一)環境
環境因素包括醫院的院容院貌和人際氛圍。優美的院容院貌、整潔安靜的病室及和藹可親的醫護人員等,都會給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建立和發展護患關係的基礎。
(二)護士的行為模式
護士行為模式包括護士道德、服務態度及良好的業務技能等。護士道德主要體現在護士對護理事業和病人利益的忠誠,對工作的審慎負責,對病人疾苦的體諒和重視等。護士的服務態度不僅表現為柔聲細語和禮貌用語等有聲語言,還表現為護士的儀表儀態、行為舉止等無聲語言。在護患交往中,病人能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被愛護,病人對護士的信任度則會增加,雙方容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
(三)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期待
病人及家屬帶著種種不同的期待來尋求幫助,如果他們期待過高,現有的條件達不到,他們會很失望,進而導致對護理人員的不滿或信任度下降。反之,如果他們得到預想不到的護理和幫助,則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護患關係。所以,病人入院後,護士就要向病人介紹自己的工作職責,以便使病人了解護士能為他做些什麼,實事求是的引導病人和家屬了解自己的疾病和預後,理解治療和護理原則,以防期望過高造成失落、不信任、悲觀失望等。
(四)人格的差異
護士和病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格,所以他們的處事方法、對人的態度也不盡相同。因此,對待不同的病人,護理人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處理好護患關係,因為良好的護患關係是護理工作的基礎,是有效溝通的保障。
四、建立良好護患關係對護士的要求
護患關係的建立強調“和諧”,護理人員所從事的工作包含對“生命的尊重”及對“人的關切”。
護理人員在幫助病人時應注意以下內容。
(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緒
護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情緒會對病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護士要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心理平衡,自覺控製和調整自己的情緒,不把個人情感帶到工作中去,避免不良情緒對病人的影響。
(二)真誠對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
護士的服務對象是一個特殊群體,這種專業的特殊性要求護士必須以真誠、熱情和友善的態度理解、關心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感覺到溫暖和支持,增加對護士的信任感,從而融洽相互之間的關係。
(三)運用溝通技巧,全麵了解病人需要
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係的前提。良好的溝通技巧可融洽護患關係,減少護患糾紛。因此,護士學習和掌握人際溝通技巧,實現有效溝通,對於護患關係的建立和發展至關重要。
(四)尊重病人權利,最大限度調動病人的積極性病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且能積極參與自己的健康護理計劃。因此,護士應以接納和友善的態度尊重病人的權利,提供安全環境,調動病人積極性,幫助病人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
(五)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護理水準
護士要想適應醫學模式的發展及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在從事護理專業的生涯中,必須不斷充實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以保持專業興趣和擁有實力。
思考題
1.何謂角色及護士角色?
2.簡述現代護士的角色功能。
3.護士權利有哪些?工作中應履行的義務是什麼?
4.護士的儀表要求有哪些?規範的語言行為和非語言行為有哪些?
5.何謂護患關係?其建立過程包括幾個階段?
6.病人角色適應不良會導致什麼後果?
7.王護士接診一位高血壓病人,該病人因缺乏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不能定時、定量服藥。針對這種情況,王護士應如何與病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係,以提高病人的遵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