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刺穴位療法
主穴取腎俞、關元、膀胱俞、中極,配穴取三焦俞、委中、委陽、三陰交、陽陵泉。每次各選1~2穴。睡眠較深者,加神門、心俞,麵色白少華、自汗者,加肺俞、尺澤。
2.推拿療法
揉丹田200次,摩腹20分鍾,揉龜尾30次。較大兒童可用擦法,橫擦腎俞、八髎,以熱為度。
3.耳壓療法
取耳穴腎、心、膀胱、皮質下、骶椎、腦點、興奮點,食欲缺乏者加脾;尿路感染者加內分泌;尿頻者加尿道;因睡眠過深、大腦自控功能失調者加耳尖。將王不留行子用膠布貼於所取穴位上,用手指按壓,使患者感到酸、熱、脹、痛感。兩耳交替貼壓,5天換1次,4次為1個療程。
4.激光療法
取穴關元、氣海、百會、足三裏、三陰交,以1.5~2.0毫瓦的氦-氖激光照射,每穴照1~2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為1個療程,連用2~3個療程。用於腎氣不固與脾肺氣虛證遺尿。
5.捏脊療法
患兒俯臥,醫者兩手半握拳,兩食指抵於背脊之上,再以兩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夾住肌肉提起,而後食指向前,拇指向後退,做翻卷動作,兩手同時向前移動,自長強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複5次。在捏第3次時,每捏3把,將皮膚提起1次,稱之為“三捏一提”,每日1次,連續6天為1療程,休息1天,再做第2療程。
6.艾灸療法
關元、中極、照海、百會、列缺。下元虛寒者加命門、腎俞、氣海,肺脾氣虛者加足三裏、膀胱俞、氣海,肝經濕熱者加太衝、行間、肝俞。
方法:①艾條懸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15分鍾,每日灸治1次,10次為1個療程;②溫針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5分鍾,每日灸治1次,7次為1個療程;③艾炷隔薑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每次灸治3~7壯,每日灸治1次,10次為1個療程;④桑螵蛸敷灸,取桑螵蛸10~15克,研為細末,加入蔥白7根,搗爛,敷於中極、關元、氣海峰穴上,上蓋紗布,膠布固定。3天換藥1次,3次為一個療程。
7.足底反射區按摩療法
選取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子宮或尿道反射區,每個反射區分別按摩3~4分鍾,每日1~2次。
8.拔罐療法
(1)取穴:①大椎、腎俞、膀胱俞;②身柱、八髎、關元。以上兩組穴位,每次選用一組。先將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每穴用三棱針點刺3~5下或用梅花針叩刺2~3下,以局部微見出血為度,然後立即在點刺部位拔罐,留罐5~10分鍾,每次拔出血量1~3毫升。隔日治療1次,6次為一個療程。
(2)腰骶部:患兒俯臥位,暴露腰骶部,先在腰骶部塗上適量的潤滑油,選擇大小適宜的火罐,用閃火法將罐拔於腰骶部,然後在腰骶部沿著膀胱經和督脈輕輕地來回走罐,至皮膚出現紅色瘀斑為止。取罐後擦淨皮膚上的油跡。每周治療1次,5次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