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狄道邊城 諸子墨家(2 / 2)

“嗨!快撤!”所有騎士飛身上馬。

所有騎士脫去了身上的羊皮戎狄裝,隻簡單黑衣素身上馬,朝來的方向而去。山間裏麵,一隊白衣素身的俠士,來到了庭院,將老人的屍首抬出庭院,埋到了後山,隨後神秘般的消失在大山深處。

墨家是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係。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也就是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巨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征伐(非攻),推崇節約、反對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誌)等。

這種獨有的愛與理想,獨有的平等精神與遵從自然的風貌,很大程度上臨聚和激勵著墨家所有的弟子。為了共同的理想,他們人人都可以去獻出生命;兼愛眾生,既有獨特的俠客精神,又有為之而奮鬥的精神。這種獨特的精神,是天下所有學派都望塵莫及的。

墨家在墨子死後,有分為三個門派:相裏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動於戰國中後期。三派的主張也不同,其中遊俠一派:勤生薄死,艱苦卓絕,慷慨赴義,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正是墨子的基本作風和墨家的基本傳統。另外有論辯派:講究在理論和論說上具有一定實質性的說服力,也使墨家的學術思想為社會所用。墨子在《墨經》和大、小取等篇中都有提到這點。還有遊仕派:墨家遊仕弟子,主要目的是宣傳在各國對君王政治的主張真理,並要求他們具體實踐之。並非追求爵祿。隻要能聽墨者之言,行墨者之道,則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就足夠了。在《公孟》篇記載:“有遊於子墨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欲使隨而學。子墨子曰:’故學乎,吾將仕子。’勸於善言而學,其年,而責仕於子墨子。“墨家的遊仕派是以遊說君主,入仕,實施墨子政治主張。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曆史上具有核心思想力量的時代,因為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中國文明發生了沉淪式的演變,那麼這個時代的發展就是多元化,也是最精彩的。千百年後,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

聶政本是墨家“虎門”弟子,就是後來的“遊俠派”,曾早年在墨子門下求學。這個“虎門”弟子,是墨家專門收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讀書習字的人組成,他們不列入墨家正式弟子,但卻能接受墨家其它師門同等的嚴酷訓練,人人都有超強的搏擊和劍擊術,也互稱兄弟姐妹,這就是墨家的平等,沒有尊卑之分。

後來聶政離開墨家總院,回到韓國,後來因為殺了仇人,與母親到了齊國做屠宰的活,後來聶政到了隨商旅到秦國做壓貨武夫,得知秦簡公花重金打聽流落隴西的廢太子,就到府衙秘密接了任務,後來得知是要刺殺廢太子,聶政不忍,但是又不能失信於秦國府衙,再三思量之下,便秘密飛鴿到了墨家總院,請求相助,後來墨家總院派出劍士提前將廢太子贏濕隰救出,逃離秦國安排到了義渠一牧民處,可老車倉死活不肯離去,最後在庭院自刎而死,贏濕隰與孤竹便被救出;同時墨家弟子密切關注著那支雍城來的騎士,要是窮追不舍,墨家隻能以死相拚。這就是墨家,但有殘暴,必將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