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鑒別要點:莖枝類方柱形或類圓柱形;表麵紅棕色至紫棕色。枝節上具兩個或一個彎曲鉤,基部較寬,先端尖,節上還可見葉柄和環狀托葉脫落痕跡。

顯微鑒別要點:莖枝橫切麵:外被角質層。皮層常含紅棕色物,有的含草酸鈣砂晶。中柱鞘纖維束―成環。射線細胞充滿草酸韓砂晶。形―成環。木質部導管分布不甚規則。髓大。鉤藤粉末:①韌皮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②韌型纖維木化,具單斜紋孔。

第八節 皮類中藥

皮類中藥通常是指來源於植物莖幹、枝和根的形成層以外部位的藥材。它由外向內包括周皮、皮層、初生和次生鈿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為木本植物莖幹的皮,少數為根皮或枝皮。

考試要點

1.皮類中藥的性狀鑒別及顯微鑒別特征。

2.掌握牡丹皮、厚樸、肉桂、杜仲、黃柏、秦皮的來源、主產地、主要采收加工方法及性狀(尤其是形狀、表麵和折斷麵、飲片)鑒別特征、顯微鑒別特征、主要成分、理化鑒別方法及結果、含量測定方法。

3.熟悉桑白皮、香加皮、地骨皮的來源、性狀鑒別要點、有效成分及其部分飲片的鑒別。

4.熟悉秦皮偽品的來源及鑒別要點。

5.了解白鮮皮的來源、性狀鑒別要點及其部分飲片的鑒別。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概述

(一)性狀鑒別

皮類中藥因植物來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態上不同特征,尤其是一些描述術語,應正確運用。

1.形狀老樹上剝的皮,大多粗厚,呈板片狀或長條狀;枝皮則呈細條或卷筒狀;根皮多數呈短片狀或筒狀。一般描述術語有:平坦狀,彎曲狀,由於彎曲的程度不同,又分:槽狀或半管狀:皮片向內彎曲呈半圓形,如企邊桂。

管狀或筒狀:皮片向內彎曲至兩側相接近成管狀,如牡丹皮。

單卷狀:皮片向一麵卷曲,以至兩側重疊,如肉桂。雙卷筒狀:皮片兩側各自向內卷成筒狀,如厚樸。複卷筒狀:幾個單卷或雙卷的皮重疊在一起呈筒狀,現已少見。反曲狀:皮片向外表麵略彎曲,皮的外層呈凹陷狀,如石榴皮。

2.表麵①外表麵的顏色,附著的地衣斑,剝離的落皮層和縱橫深淺不同的裂紋,皮孔的形狀、顏色、分布的密度等常是鑒別皮類中藥的特征。有的還有釘狀物如海桐皮。②內表麵一般較平滑或具縱向皺紋及網狀紋理,應注意顏色、刻劃油痕等特征。

3.折斷麵

折斷麵的性狀主要有:平坦狀、顆粒狀、纖維狀、層狀。有的外層較平坦或呈顆粒狀,內層呈纖維狀,說明纖維主要存在於韌皮部,如厚樸。有的折斷時有膠質絲狀物相連,如杜仲。有的折斷時有粉塵出現,說明含有較多的澱粉,如白鮮皮。

4.氣味

氣味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關係,也是應注意的特征。

(二)顯微鑒別

皮類中藥的構造一般可分為周皮、皮層、韌皮部三部分,應首先觀察橫切麵各部分的界限和寬厚度,然後再進行詳細描述,觀察時應注意的特征如下:

1.周皮包括木栓層、木栓形成層與栓內層三部分。木栓層細胞呈扁平形,多排列整齊,細胞壁栓化或木化,一般為棕褐色或紅棕色。木栓形成層細胞常為扁平而壁薄的細胞,一般不易區別。栓內層存在於木栓形成層的內側,徑向排列成行;細胞壁不栓化,少數含葉綠體而顯綠色,又稱綠皮層。

2.皮層細胞壁薄,略切向延長,常可見細胞間隙。皮層中常可見到纖維、石細胞和各種分泌組織,如油細胞、乳管等。還有澱粉粒和草酸鈣結晶。

3.韌皮部包括韌皮部束和射線兩部分。韌皮部束外方常有厚壁組織,如纖維束、石細胞群形成環帶或斷續的環帶(中柱鞘纖維)。次生韌皮部占大部分,除篩管外,常有厚壁組織、分泌組織等,應注意其分布位置、分布特點和細胞特征。射線可分為髓射線和韌皮射線兩種。髓射線較長而彎曲,外側漸寬成喇叭口狀,韌皮射線較短,鑒別時射線的寬度和形狀較為重要。

在鑒定皮類中藥粉末的特征時,應注意各種細胞的形狀、長度、寬度,細胞壁的厚度、紋孔的類型,都是鑒定的重要依據。皮類中藥中,不應觀察到木質部及髓部的組織和細胞。

二、重點品種藥材介紹

1.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幹燥根皮。藥材呈扭曲的卷筒狀、槽狀或板片狀。外表麵淡黃白色,較平坦,偶有殘留橙黃色或棕黃色鱗片狀粗皮;內表麵黃白色,有細縱紋。難折斷,易縱向撕裂,撕裂時有白色粉塵飛揚。氣微,味微甘。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幹燥根皮。主產於安徽、四川、河南及山東等省。主為栽培品。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細根及莖基,剝取根皮,曬幹。

性狀鑒別要點:藥材呈筒狀或半筒狀,向內卷曲或張開。外表麵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麵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易折斷,斷麵較平坦,粉性,灰白色至粉紅色。氣芳香,味微苦而澀。飲片為圓形薄片。

顯微鑒別要點:橫切麵木栓層由多列細胞組成。皮層菲薄。韌皮部占大部分。射線寬1?3列細胞。薄壁細胞以及細胞間隙中含草酸鈣簇晶、色素或澱粉粒。

粉末:淡紅棕色。①澱粉粒眾多。②草酸鈣簇晶甚多,排列成行。③木栓細胞長方形,壁稍厚,淺紅色。④有時可見牡丹酚針狀或片狀結晶。

成分:①酚類化合物,如丹皮酚、牡丹酚苷等。②萜類化合物,如芍藥苷。③揮發油。丹皮酚具有鎮痛、解痙作用,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及凹葉厚樸的幹燥幹皮、枝皮和根皮。主產於四川、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多為栽培品。4~6月剝取根皮及枝皮直接陰幹,幹皮置沸水中微煮後,堆置陰濕處,“發汗”至內表麵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再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幹燥。

性狀鑒別要點:幹皮。呈卷筒狀或雙卷筒狀,習稱“筒樸”;近根部幹皮一端展開如喇叭口,習稱“靴筒樸”。外表麵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時呈鱗片狀剝落,有明顯的橢圓形皮孔和縱皺紋。內表麵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細密縱紋,劃之顯油痕。斷麵外部灰棕色,顆粒性;內部紫褐色或棕色,纖維性,富油性,有的可見多數發亮的細小結晶。氣香,味辛辣、微苦。根皮(根樸)呈單筒狀或不規則塊片,彎曲似“雞腸”,習稱“雞腸樸”。枝皮(枝樸)皮薄,呈單筒狀,表麵灰棕色,具皺紋。飲片為彎曲的絲條狀,斷麵纖維性,外表麵黃棕色,內表麵深紫褐色。薑厚樸稍具薑辣氣味。

顯微鑒別要點:幹皮橫切麵皮層外側有石細胞環帶,內側散有多數油細胞和石細胞群,石細胞多呈分枝狀,稀有纖維束。韌皮部射線向外漸寬,韌皮纖維眾多,壁極厚。油細胞散在,另含少數草酸鈣方晶。

粉末:①石細胞眾多,呈長圓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分枝狀,有時可見層紋,木化。②纖維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二邊呈鋸齒狀,孔溝不明顯,木化。③油細胞呈橢圓形或類圓形,含黃棕色油狀物。④木栓細胞壁薄微彎曲。⑤草酸鈣方晶及棱晶少見。凹葉厚樸與以上區別點為:纖維一邊呈齒狀凹凸;木栓細胞壁菲薄而平直,常多層重疊。

成分:①揮發油,油中主含。卩-桉油醇。②厚樸酚及其異構體和厚樸酚。③生物堿類。④鞣質。0、桉油醇有鎮靜作用;厚樸酚有抗菌作用。藥典規定,本品含厚樸酚與和厚樸酚的總量不得少於2.0。

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幹燥樹皮。主產於廣西、廣東。多為栽培。根據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①桂通(官桂):為剝取栽培5~6年生幼樹的幹皮和粗枝皮,不經壓製,自然卷曲成筒狀。②企邊桂:為剝取10年生以上樹的幹皮,將兩端削成斜麵,突出桂心,夾在木質的凹凸板中間,壓成兩側向內卷曲的淺槽狀。③板桂:剝取老年樹最下部近地麵的幹皮,夾在木質的桂夾內,曬至九成幹,經縱橫堆疊,加壓,約1個月完全幹燥,成為扁平板狀。④桂碎:為桂皮加工過程中的碎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