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銀柴胡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的幹燥根。呈類圓柱形,偶有分枝,淺棕色,有扭曲的縱繼紋及支根痕,具穴狀或盤狀凹陷,習稱“砂眼”。根頭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狀突起的芽苞、莖或根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皮部甚薄,木部有黃、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

9.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幹燥塊根。主產於江蘇、山東、安徽等省。主為栽培。

性狀鑒別要點:呈細長紡錘形或細長條形,稍彎曲。表麵黃白色,較光滑,微有縱皺紋,凹陷處有須根痕,頂端有莖痕及芽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平坦,類白色。氣微,味微甘。

顯微鑒別要點:塊根橫切麵①木栓層數列細胞。②皮層薄。③韌皮部較窄,射線寬廣。④形成層成環。⑤木質部占根的大部分,木射線寬廣,導管稀疏,放射狀排列。⑥薄壁細胞中充滿澱粉粒,並含少量草酸鈣簇晶。

10.威靈仙為毛茛科植物威靈仙、棉團鐵線蓮或東北鐵線蓮的幹燥根和根莖。根莖呈柱狀,表麵淡棕黃色;頂端殘留莖基;下側著生多數細根;根呈細長圓柱形,稍彎曲,表麵黑褐色,有細縱紋,有的皮部脫落,露出黃白色木部;質硬脆,易折斷,斷麵皮部較廣,與木部間常有裂隙,木部略呈方形。氣微,味淡。

棉團鐵線蓮:根莖呈短柱狀,棕褐色至棕黑色;斷麵木部圓形。味鹹。

東北鐵線蓮:根蓮呈柱狀。根較密集,棕黑色,斷麵木部近圓形。味辛辣。

11.川烏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幹燥母根(主根、主產於四川,陝西。

性狀鑒別要點:藥材呈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頂端有殘存莖基,表麵棕褐色或灰棕色,稍敏縮,有小瘤狀突起的側根及除去子根後的痕跡。質堅實,不易折斷,橫切麵粉質,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可見多角形的環紋(形成層、氣微,味辛辣而麻舌。飲片為不規則長三角形的片。表麵黑褐色或黃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層環紋。無臭,微有麻舌感。

顯微鑒別要點:根橫切麵①後生皮層為棕色木栓化細胞。②皮層薄壁組織偶見石細胞,內皮層不甚明顯。③韌皮部寬廣,散有篩管群。④形成層呈多角形環。其內外側偶有1至數個異型維管束。⑤木質部導管多單列,徑向或略呈“V”字形。⑧髓部明顯。

粉末灰黃色。①石細胞類長方形、類方形、多角形或一邊斜尖,壁厚者層紋明顯,紋孔稀疏。②具緣紋孔導管。

成分:①生物堿,其中主要為劇毒的雙酯類生物堿:中烏頭堿,烏頭堿,次烏頭堿等。②烏頭多糖。

12.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幹燥塊根。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不定根殘基。表麵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敏縮,有縱敏紋、點狀須根痕和數個瘤狀側根。質硬,斷麵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無臭,味辛。

13.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加工品。

性狀鑒別要點:鹽附子呈圓錐形,表麵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麵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外皮黑褐色,切麵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向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麵角質樣。

白附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

14.白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的幹燥根。主產於浙江、四川、安徽等地。

性狀鑒別要點:圓柱形,平直或稍彎曲,兩端平截。表麵類白色或淡紅棕色,光潔或有縱維紋及細根痕,隱約可見橫長皮孔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麵平坦,角質樣類白色或微紅色,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氣微,味微苦而酸。

顯微鑒別要點:粉末黃白色。①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數個簇晶。②具緣紋孔及網紋導管。③木纖維主要為纖維管胞,長梭形,壁厚,微木化。④糊化澱粉粒團塊甚多。

成分:主含芍藥苷,尚含揮發油、鞣質等。

15.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川赤芍的幹燥根。多係野生。藥材圓柱形,稍彎曲。表麵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及皺紋,並有須根痕及橫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麵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具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16.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或雲連的幹燥根莖,藥材分別稱為味連、雅連和雲連。味連主產於重慶,雅連產於四川洪雅,均為栽培品。雲連主產於雲南,原係野生,現有栽培品。

19.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幹燥塊莖。主產於浙江。

性狀鑒別要點:不規則扁球形,表麵灰黃或黃棕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頂端有凹陷。斷麵黃色,角質。

成分:含多種生物堿,其中延胡索乙素為主要鎮痛、鎮靜成分。20板藍根為十字花科務藍的幹燥根。

性狀鑒別要點:呈圓柱形,表麵灰黃色,根頭部略膨大,可見輪狀排列的暗綠色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飲片為圓形厚片。

地榆為薔薇科植物地榆及長葉地榆的幹燥根,後者習稱“綿地榆”。主產於東北。綿地榆主產於安徽、江蘇。

性狀鑒別要點:呈圓柱形,多彎曲,表麵棕色至暗棕紫色。斷麵粉紅色或淡黃色。質硬脆。綿地榆斷麵黃棕色或紅棕色。皮部有多數絮狀纖維。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幹燥根。主產於山西、河南、河北。性狀鑒別要點:表麵灰棕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飲片多斜切,切麵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可見同心性年輪環紋。成分:含多種生物堿,為活性成分。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幹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內蒙古、甘肅,寧夏。

性狀鑒別要點:表麵紅棕色,有明顯的皺紋、溝紋及橫長皮孔。斷麵纖維性,有裂隙,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明顯。味甜而特殊。

顯微粉末鑒別要點:有方晶,晶纖維多見,具緣紋孔導管。

成分:含三蔽類化合物甘草甜素及黃酮類。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及膜莢黃芪的幹燥根。主產於內蒙古、山西。性狀鑒別要點:表麵灰黃色或淡棕褐色,有縱繼紋及橫向皮孔。斷麵纖維性,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味微甜。

顯微粉末鑒別要點:近栓內層處有時可見石細胞及管狀木栓組織;韌皮射線外側彎曲,常有裂隙。粉末淡黃色,韌皮纖維細長,壁厚;網紋或具緣紋孔導管;石細胞較少。

成分:主含皂苷(具有降壓、利尿和強心作用)、黃酮類、多糖類(具增強免疫活性)。25人參來源於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幹燥根。主產於吉林、遼寧及黑龍江。性狀鑒別要點:生曬參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表麵淡黃白色或淡灰黃色,有明顯縱皺紋,上部或全體有疏淺斷續的橫紋,下部常有支根2~3條,有少數橫長皮孔;蘆頭較短細,上有凹窩狀蘆碗數個,交互排列,有時具不定根(於)。全須生曬參著生多數須狀細根,有的具細小疣狀突起(珍珠疙瘩)。折斷麵平坦,形成層環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及多數放射狀裂隙。氣特異,微香;味微苦、甘。

紅參表麵棕紅色,半透明,有時上部帶土黃色,有縱溝、皺紋及細根痕;質硬脆,斷麵平坦,角質樣,中心色較淺。

生曬山參:主根與根莖等長或較短,呈人字形,上端有鐵線紋、細長雁脖蘆、棗核於等特征。

顯微鑒別要點:生曬參主根橫切麵韌皮部外側有裂隙,內側有圓形或長圓形樹脂道,內含黃色分泌物。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射線寬廣。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粉末:①樹脂道碎片多見,內含黃色分泌物。②草酸鈣簇晶棱角大多銳尖。③澱粉粒極多,層紋不明顯。④網紋、梯紋導管。

性狀鑒別要點:根呈類圓錐形、紡錘形或圓柱形,少數有分枝。表麵灰黃色或灰褐色,有蠟樣光澤,有多數斷續細縱紋及少數橫長皮孔,周圍有瘤狀突起,下部有支根斷痕。斷麵灰錄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擊碎後皮部與木部分離,皮部有棕色細小樹脂斑點,木部微顯放射狀紋理。

顯微鑒別要點:韌皮部散布樹脂道。形成層環常略彎曲。木射線寬廣,木質部導管近形成層處稍多。薄壁細胞含澱粉粒,並有少數草酸鈣簇晶。粉末灰黃色:①樹脂道碎片黃色。②澱粉粒極多,單粒類圓形,圓粒大者層紋明顯。③網紋導管較多見,紋孔較大。④草酸鈣簇晶稀少,棱角寬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