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搖錢樹(1 / 2)

在地球上某點的穿越作品中,“青黴素”這個橋段,從某個角度講可以算得上是爛大街的段子了——對此,某些人就提出了異議:青黴素真的能賺大錢嗎(當然蔣玉成一開始的時候還隻是想先生產出來自己用,出口創彙暫時還沒有考慮到)

顯然,一種新的產品要想獲得暴利,必須具備兩個最為基本的條件——其一是價值(至少你得讓買家相信你賣出的東西是有價值的),其二便是獨占性——隻有你能生產出來,別的人都生產不出來,爛大街的東西顯然是賣不上好價錢的。

可以預見,當青黴素這種劃時代的新型藥物將它的神奇展現於世之後,任何人都會為他瘋狂——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不會感染,所以全球每一個人都可能甚至是必然會用到青黴素!如此神奇的藥物,自然就會引來各種人物的窺視。

於是,有的人就認為,麵對無孔不入的列強,想要保證不泄密,根本就是不可能的——除非給對手開腦殘光環。然而,這種思路,實際上是典型的想當然——至少,對於曾經在念軍校的時候選修過有機化學,並且拿了全班唯一一個滿分的蔣玉成來說,純粹就是胡謅八扯。

相對於後世的那些分子量動輒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來說,青黴素的分子結構不可謂不簡單——甚至就連隻是在資料中看過幾次的蔣玉成,都能默寫出青黴素的結構式。有的人就會問了——那麼大的工廠,培養液的原料要不要從外麵進?你還能保證賣原料給你的農民一點問題不出?工廠的廢水要不要往外排?外國間諜不會取水樣分析?以那時候的技術你還能讓水樣裏麵一點痕跡都不留?太科幻了吧?

然而,在蔣玉成看來,雖然“一點痕跡都不留”是很難做到的,但是即使是對方真的獲得了水樣,即使是對方真的得到了真正的青黴素樣品,想要借此機會逆向推導出青黴素的生產方式,也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也許在文科生看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在蔣玉成看來,這實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首先呢,青黴素分子的主體結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左側的苯環,其二是中間的酰胺基團,其三則是右側的一個非常複雜的,有羧基和兩個甲基作為取代基,並且骨架上還有氮原子和硫原子的籠狀雜環結構。

這個世界的有機化學工業大致起始於1885年,比本位麵還晚一點——在蔣玉成看來,這個世界英法等列強國家的有機化學家們,純粹就是一幫戰五渣。指望一群連苯的pi電子離域產生的共軛結構都不知道的家夥,能在沒有紅外,沒有NMR的簡陋條件下,分析出青黴素的結構?真是笑死人了···

事實上,哪怕是蔣玉成現在就寫一篇論文給英國皇家學會,把青黴素的分子結構公開出來,照樣也沒人能生產出青黴素。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即使是一直到2027年,人類也沒有辦法通過化學合成的手段,生產出青黴素這樣的化合物——事實上,對於右側的那個雜環籠狀結構,人類根本就沒有辦法人工合成。

從最初被發現的時候開始,青黴素一直就是微生物發酵的產物——而在青黴素被發現之前,西方醫學和化工領域,最流行的藥物開發模式是在化合物中尋找它們的藥用價值,然後以化學合成的方法進行生產。任何新藥,第一個被想到的工業化生產方法就是化學合成——沒有任何人知道,這東西是需要微生物發酵的。。

按照蔣玉成製定的計劃,未來海軍部實驗科學院下屬的工廠,將進口一大批化工合成設備——一方麵這些設備可以用來生產其他的化工原料和產品,另一方麵,這些設備也會給對方一個錯覺——這玩意是可以化學合成出來的!是可以使用最便宜,最流行的方式生產出來的!

隻要他們有了這個想法,那麼他們一開始就搞錯了研究方向,一輩子也別想弄出青黴素來——蔣玉成可不認為,那幫戰五渣有能力解決這個一百多年後的後世都沒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