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網絡經濟一路飆升,IT業的CEO們在比賽燒錢,燒多少,股票就能漲多少,於是,越來越多的人義無反顧地往前衝。2001年,一朝泡沫破滅,浮華盡散,大家這才發現在狂熱的市場氣氛下,獲利的隻是領頭羊,其餘跟風的都成了犧牲者。
人們驚訝地發現,曾在泡沫最瘋狂的時候飽受奚落的巴菲特居然毫發無損,因為他看不懂,那麼多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式相近的公司,他無法分辨哪一家能活到最後。
巴菲特想告誡人們的主要有三點:一是不要感情用事,在你做投資的時候,不要讓你個人的感情和情緒影響你做投資的決定。二是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和態度來影響你的判斷,不要跟風,要有自己客觀的判斷,不要被別人影響。在2000年網絡泡沫還沒有破裂之前,很多網絡股都漲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巴菲特一隻網絡股都沒有買。當時有很多人寫文章批評他,甚至取笑他,他非常生氣,但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三是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投資原則和評價體係。有時您會感覺評價體係效果不太好,但不要因為暫時的懷疑而放棄您之前長期堅守的評價體係和投資原則。巴菲特自己現在堅守的原則都是他50年來一直堅守的體係,從未改變過。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影響從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種意見的人數的多少,而不是這個意見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說服力,很少有人會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特別是有些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槍打出頭鳥”,於是大多數人會選擇中庸之道,明哲保身。但是任何存在的東西總有其合理性,羊群效應並不見得就一無是處。這是自然界的優選法則,在信息不對稱和預期不確定的條件下,看別人怎麼做確實是風險比較低的。
在股市上,由於信息的不對稱,個體無法從有限的股價信息中做出合理的決定,因此從眾就是其理性行為,雖然這種理性含有不得已的意味。所以股市的羊群行為經常是以個體的理性開始的,通過其放大效應和傳染效應,跟風者們漸漸表現出非理性的傾向,進而達到整體的非理性。當股市炒作過度時,就出現了“非理性繁榮”。
這個道理就如同在一片肥沃的草原上隻有幾隻羊,它們會吃得很飽。但是某天吸引來了一大群羊,這時候草原就要被啃食成荒漠了。同時這一大羊群越來越吃不飽,有一些倒下了,有一些遷徙了。但如果是一隻聰明的羊,它就不會跟著大部隊,而是堅持留在這裏,這樣等草長出來後它就會變成肥羊。所以,有時大家都認為某件事如何如何的時候,其實事實可能正好相反。
擺脫債務的5個步驟
在所有令人輾轉反側無心睡眠的金錢問題中,欠錢恐怕是最突出也最普遍的一個了。債務是最令人尷尬和羞愧的,它如影隨形,影響你的正常生活,而且還會越變越大。你視而不見,幻想逃避是行不通的。擺脫它的唯一辦法就是直麵債務。下麵這位女性的經曆或許也是我們最熟悉的經曆:
“我18歲就開始為錢煩惱。我有5張信用卡,以至於我常忘記刷的是哪張卡,哪張卡裏欠下了債。後來當我發現事情越發難以控製時,我將那些債務合並了,取消了多餘的信用卡,隻保留一張。但為時已晚,我已經欠下了17000英鎊的債務。這一年來我一直在還債,現在我還欠有12300英鎊的債務,在接下來的4年中我每個月必須還款281英鎊。過去瘋狂地買鞋、買包、度假、去夜店等使我欠下了這筆巨額的債務。我並不後悔,因為我擁有這些回憶。但是除了回憶,似乎再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了。”
不要再怨天尤人了,你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在債務的事情上磨磨蹭蹭隻會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你拖延得越久,你的利息就會越高。這也就是銀行希望你拖延的原因,因為這樣一來他們能賺到更多的錢。
這裏有5個步驟,可以說明你擺脫債務:
(1) 列出你所有的債務。
列出所有借錢給你的人,以及你欠每個人多少錢。列出你信用卡的欠款額和貸款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