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像投資自己那樣去理財(1)(2 / 3)

我們都有類似的體驗,考試的時候,如果第一選擇就是錯的,不會覺得那麼難受;如果第一選擇是對的,後來改成錯的了,就會特別難受,因為一個是主動一個是被動。也就是說當我被動地沒做事的時候,我覺得錯了也就錯了,我認了;但當我主動把對的改錯了,那簡直不能原諒自己,我怎麼這麼傻,與勝利失之交臂。

經常聽人說,本來想在收盤前拋掉股票的,結果因為開會或者別的什麼事兒就沒賣出去。把沒采取賣出的行動的原因歸結為因這事那事給耽誤了,其實本質上是對自己沒自信。比如說當時估計隻有50%的把握,因為它發生了,成為一種事實,然後現在用100%的結果去驗證那50%的猜測,而且在進行50%猜測的時候是有風險的,這明明就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我們是我們自己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我們的理智更像自己,還是情緒更像自己?

舉一個投資股票的例子。您花了10塊錢買了一隻股票,結果您12塊錢賣掉了,而剛剛賣掉的時候,它又漲了2塊,於是痛不欲生。如果您花了10塊錢買的,同樣也是12塊錢賣的,在剛剛賣掉的時候,跌了2塊錢,於是就喜笑顏開了。而實際上,這個效果對您來講是一樣的,都賺了20%,但是心裏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買任何東西,比如買房子,買之前跟買之後也是不一樣的。買房子之前,永遠覺得房子是貴的,怎麼老這麼貴,於是老得推遲買,越推遲買越後悔。但是一旦買完房子之後,卻又老嫌房價低,怎麼還不漲。買股票也是這樣,買完了這隻股票,就恨不得它天天在漲。

是誰讓我們虧了錢?這個市場是由人組成的,了解一點行為金融學,讓我們對自己對別人多一些了解,也許可以少虧一些錢,或至少虧得更明白一些。

投資市場上人人都是事後諸葛

如果在投資市場裏有人賣後悔藥一定會生意火爆,這家公司若能上市,絕對是大藍籌!牛市中,自己看好的股票沒買會後悔(其實您沒買還是說明您不是真正看好),好容易賺了點錢結果發現賣早了也會後悔;熊市中,沒能及時止損出局會後悔;獲點小利沒兌現,又反被套牢也會後悔;平衡市場中,自己持有的股票不漲不跌,別人推薦的股票上漲,自己會因為沒有聽從別人的勸告而及時換股而後悔;當下定決心,賣出手中不漲的股票而買專家推薦的股票,又發現自己原來持有的股票不斷上漲,而專家推薦的股票不漲反跌時,更加後悔。

我們在決定是否賣出一隻股票時,往往受到買入時的成本比現價高或是低的情緒影響,由於害怕後悔,我們會想方設法盡量避免後悔的發生。比如,我們不願賣出已經下跌的股票,是為了避免一次失敗投資帶來的痛苦和後悔心情,還有,如果向其他人說投資虧了錢是一件多麼難堪的事情啊!

另一些研究者認為,投資者的從眾行為和追隨常識,是為了避免由於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投資決定而後悔(盡管這樣的結果可能會令我們更加後悔)。我們總是在尋求安全感,買一隻大家都看好的股票比較容易決策,因為大家都看好它並且買了它,即使股價下跌也沒什麼。因為大家都錯了,所以我錯了也沒什麼!而如果自作主張買了一隻市場形象不佳的股票,如果買入之後它就下跌了,自己就很難合理地解釋當時買它的理由。

關於股市,不要頻繁判斷短期行情

和人交流時,我常會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看股市?我總會回問一句:你看多久?因為短期市場是最難判斷的。

晚上仰望星空,其實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當時真實的星空,因為有些星星離地球幾千光年,其實已經死了,而它活著時候的光芒則傳到地球上,你看到的實際上是它幾千年前的樣子。投資市場也是這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信息都對價格產生影響,而對這些信息,有的品種有反應,有的沒有反應,有的過度反應,有的反應不足。所以“市場先生”的脾氣非常古怪,短期走勢很難預測。

之所以有人總愛預測短期走勢,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人們總在心理上高估短期風險,第二個是技術流派認為曆史總會驚人地重複,可以從過去走勢判斷未來。

影響短期市場的因素實在太多,經濟資料、國際形勢、政策取向、貨幣供給、市場預期、心理因素,乃至國家政治或災害疾病等。這麼多因素交織影響,得出清晰判斷的難度很高,特別是很難預測政府的表態和人們對此表態的反應。而中長期市場的決定因素相對容易判斷,就是經濟狀況。

投資有時像開車,新老駕駛員最大的不同,就是新駕駛員眼睛隻盯著車前麵不遠的地方,開得很累,而老駕駛員則看得更遠,視野開闊;駕齡1~3年的新駕駛員以開快車或超車為榮,以此證明自己水平高,而駕齡10年以上的老駕駛員則見多了交通事故,知道開車之道就是遵守交通規則,不會為圖一時之快而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