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六年(642),唐朝的不友好鄰邦高句麗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東部大人淵蓋蘇文發動政變,殺死了掌權的榮留王,立高寶藏為王,並自封為大莫離支(相當於宰相),實際上掌握了高句麗國家政權。淵蓋蘇文是典型的軍國主義者,他執政以後,即向鄰國新羅發動了猛烈攻擊。
論國力,新羅壓根兒就沒法跟高句麗比。但新羅有一個肯為他兩肋插刀的大哥,這個大哥就是唐朝。危難關頭,小弟新羅趕緊向大哥唐朝求救。唐太宗李世民幾經斟酌,決定對高句麗用兵,一勞永逸地擺平這個難纏的對手。
相信大家對高句麗已經不陌生了,遙想隋煬帝楊廣當年,興兵百萬,接連三次討伐高句麗,結果不是慘敗而歸,就是無功而返。經過三次勞民傷財且收效甚微的遠征,楊廣把老爹留給他的家底兒徹底敗光了,最終把自己的江山和小命兒也給敗掉了。
高句麗是個桀驁不馴的國家。隋朝強盛時,他們不鳥隋朝;唐朝強盛時,他們照樣不鳥唐朝,完全不把“天可汗”李世民放在眼裏。李世民早就對高句麗有想法了,便想趁著這次機會,一舉蕩平臥榻之側的這個強敵。
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十八年(644)率領李世勣、李道宗、張亮、長孫無忌等人,統兵十萬,遠征高句麗。
戰爭初期,唐軍進展極為順利,一路高歌猛進,大有直搗高句麗首都平壤之勢。可是,貞觀十九年(645)初,在安市城(今遼寧鞍山)這個地方,唐軍遭到了高句麗人的頑強抵抗。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但唐軍始終未能突破安市城,戰局就此陷入僵持階段。當年冬天,唐軍供給開始匱乏,李世民雖然不甘心,也隻得強忍著一口鳥氣撤退。
這次不成功的征討也使李世民的身體亮起了紅燈。在班師回朝的路上,他得了癰病。癰病是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濃性炎症,多發於頸部和背部,常常伴有畏寒、發熱等症狀。李世民在並州(今山西太原)休養了幾個月後才回到長安。但他病情仍未得到緩解,隻得將朝政交給了太子李治。
重病纏身的李世民至此才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他的世界觀也因此而發生180度的大轉變:從一個無神論者變成了徹頭徹尾的有神論者,而且相當癡迷,相當頑固。
早在貞觀元年(627)十二月,他就對身邊的侍臣說過:“神馬都是浮雲,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神仙。”
他還用典故來教育身邊的人,說當年秦始皇上了徐福的當,派遣數千童男童女隨徐福到東海求取仙藥,結果音信全無。他還說漢武帝也是個笨蛋,為了長生不老,居然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道士,得知上當受騙後,又大開殺戒。世界如此美妙,漢武帝卻如此暴躁,這樣不好不好。最後,李世民得出了一個結論:“據此二事,神仙不煩妄求也。”
由此可見,早年的李世民幾乎就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不相信世上有神仙,更不相信人會長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