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要關頭,李淵卻鎮定自若,毫不慌亂。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居然組織手下的小弟給突厥人表演射獵、賽馬等文體活動。
這種嚴重不按常理出牌的行為把突厥人搞懵了。我靠,有沒有搞錯,不打仗,卻辦起了那達慕?這裏麵一定有鬼!於是乎,突厥人一個個小眼瞪小眼,軍心大動,不敢與隋軍交戰。李淵趁勢反擊,傻乎乎的突厥人措手不及,大敗而歸。
其三,李淵的人品非常好。《舊唐書》對李淵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高祖)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應該承認,這個評價基本屬實。
先說“倜儻”。李淵兼任晉陽宮宮監的時候,就睡了皇帝的兩個女人(此事以後會講到)。當皇帝之前,他有五子三女,在當皇帝和太上皇的十八年間,他一口氣接連生了十七個兒子、十六個閨女。列位,你們說李淵倜不倜、儻不儻?
再談“豁達”。玄武門事變那一天,李淵一下子就失去了兩個心愛的兒子。按理說,老年喪子,白發人送黑發人,實乃人生一大悲事也,一個老人受此打擊,應該是命不久矣了。但實際的情形是,李淵在事變之後,仍然開心快樂地活了九年。夠豁達吧?
其他的神馬“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也都是事實。要不然,史書也不會有“高祖曆試中外,素樹恩德,及是結納豪傑,眾多款附”的記載了。這樣平易近人的領導,當然會有人來投靠了。
但“任性真率”這一點卻完全是扯淡。一來,李淵不任性;二來,他也不是一個率真的人。恰恰相反,李淵這小子實際上是一個大奸鬼。這廝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忽悠,最擅長的就是裝蒜。
這一點,從以下這件事兒就可以看出來……
不知從何時起,隋都大興(今陝西西安)的市裏坊間突然流傳起一段兒歌。這首兒歌很短,翻來覆去隻有六個字:“桃李子,有天下”。都不用翻譯成白話文,大家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句話的內容相當之大逆不道,預示著一個姓李的男人將會擁有天下。這首禁歌很快就傳遍了大興的大街小巷,最後都傳到皇宮裏麵去了。
隋煬帝很快就聽到了這首歌謠,氣得嘴歪眼斜,暴跳如雷。發完飆之後,他就開始尋思:誰會是預言當中所說的姓李之人呢?楊廣很快就鎖定了表哥李淵。他下敕,讓李淵從駐地弘化來謁見自己。
可巧,李淵當時偶感風寒,正臥病在床呢。他也沒多想,還以為表弟要請他去喝酒呢,便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了楊廣。楊廣還以為李淵是做賊心虛,疑心更重了。
李淵有個妹妹,就是後來的同安長公主。同安的女兒王氏是楊廣的小老婆。一天,楊廣在行宮中溜達的時候,無意中碰到了王氏,便問道:“你舅舅怎麼不來啊?”
王氏回答說:“我舅舅生病了。”
楊廣聽了,氣就不打一處來,吹胡子瞪眼睛地說了一句相當真誠的話:“他能死嗎?”
當然了,重要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這件事後李淵的反應。聽說皇帝龍顏大怒後,李淵十分恐懼。他明白自己已經引起了隋煬帝的不滿和猜忌。如果換做一般人,可能早已經嚇得手足無措了,而後便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地去解釋、去彌補。
李淵的不同凡響之處在此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史書是這麼曰的:“高祖聞之益懼,因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焉。”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李淵聽了之後十分害怕,不過他卻並沒有解釋辯白,而是終日縱情聲色,飲酒作樂,還收起了黑金。關鍵是那個“混”字,相當有內涵。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之處就在於:有時候,一個簡簡單單的字的背後卻隱藏著無數引人深思的韻味。李淵之所以沉迷於聲色犬馬,醉心於收受賄賂,並非本性使然,而是為了作秀給隋煬帝看:表弟你可瞧好了,表哥我是一個生活奢侈、貪汙腐化、沒什麼進取心的人。這樣一個胸無大誌的人對皇帝陛下您能有什麼威脅呢?
李淵的裝蒜也確實收到了效果。楊廣覺得,他的這個表哥不可能是那個預言之子。所以,就在大業十一年(615),放心地起用李淵,派他前往山西、河東鎮壓農民起義軍。兩年後,李淵便被提拔為太原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