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知道。臨行前,大王已經清清楚楚告訴阿離了。”她輕輕點點頭,半垂下目光答道。

“好,那我也無需多說了。”太後又不知不覺沉吟起來,也許正在斟酌下麵要說的話,過了一會兒才緩緩續道,“阿離,我羋氏一族與嬴氏聯姻已逾百年,就算是我們姐弟,在鹹陽住了這麼多年,也早把這裏看作自己的家了。楚國雖是我羋氏故土,這些年卻每況愈下,我看將來也難逃被秦軍鐵騎蕩平的噩運。所以你能被選中入宮侍奉秦王,也算是你的造化。政兒雖然不是我的嫡親孫兒,但我一直視子楚為幾出,待他自然也如親生祖母一般。這孩子雖然已屆加冠之年,可是每日隻知讀書、習武、論政,對男女之情、風月之事一竅不通也渾不在意。雖說立後大事不急於一時,鹹陽宮裏畢竟也該有個噓寒問暖的女人了。你現在若能好好把握機會,再有我們羋氏合族的鼎力相助,日後自然前程似錦。我現在已是老嫗一個,羋氏一族在秦國創下的百年基業,以後就要交托於你了。”

這番語重心長的教誨,頓時像巨石一樣沉甸甸地壓在她心上,本來還算輕鬆的心情,刹那間也變得陳鬱起來。她抬眼看看太後,突然在那對流盼含情的美目裏捕捉到幾縷毫不相稱的精明目光。是啊,在宮中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又能屹立不倒,太後又怎會像她的目光一樣純真無邪、不諳世事。如果——如果她知道楚王、項燕還背著他們另有謀劃——與她的初衷背道而馳的謀劃——她又將如何處置自己呢?

雖然有千萬般思緒瞬間掠過腦海,她卻極力裝出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又見太後執著的目光一直追逼著自己毫不放鬆,終於默默無言地點點頭。

華陽太後似乎也看出了她的疑慮和勉強,正要開口說什麼,殿門邊侍立的宮女突然快步上前回道:“稟太後,昌平君到。”

“咦,這小子怎麼來了。”陽泉君手撫長須,未等太後發話,搶先扯著嗓子吼了一句。

“怎麼?陽泉君不歡迎嗎?”一句高聲笑談緊接著他的話遠遠響起。

羋離好奇地歪歪頭,隻見一個瘦長的白衣人影隨著笑聲興衝衝踏入殿中。

這是一個頭頂青玉高冠、唇上蓄著短髭的中年男人,樣貌與楚考烈王頗有幾分相像,隻是同樣蠟黃的麵孔上卻長了一對屬於嬴氏一族的大大、長長的眼睛,目光神采飛揚,因此全然不見了考烈王那副懨懨病容。

“甥兒見過舅母。”他在太後麵前長揖一禮,剛直起身來,猛一眼看到太後身邊多了個陌生的年輕姑娘,頓時愣了一下,皺眉看看她,似乎在片刻之間想起什麼,不禁回頭望著太後笑道:“舅母,這位可是前些天說起的姑娘?從郢都到了?”

見太後點點頭,他又展眼把她從頭到腳打量一番,然後仍對著太後調侃似地笑道:“太後隻知道偏疼孫子,從家鄉千挑萬選尋到的美女,就想著送進鹹陽宮,怎麼也忘了還有我這個甥兒呢。”

一句話把華陽姊妹和陽泉君全逗得哈哈大笑起來,而羋離則窘得異常難堪,沒好氣地白他一眼便別開了目光。

“啟兒,你也老大不小了,怎麼還是如此不長進,連句正經話都沒有。”華陽夫人咯咯笑著,嗔怪的話語裏似乎滿含寵愛。

“嘻嘻,熊啟自擢升禦史一職之後,再也不似做個簡簡單單的昌平君那般清閑。平日既不能時常拜望舅母,難得來興樂宮一趟,當然要多說些笑話逗舅母開心。”

“唔,小子今日撥冗前來,隻怕也不單單是來拜望舅母吧。”陽泉君向來急躁,不耐煩一直和他東拉西扯地打啞謎,笑聲一止已經搖頭晃腦地追問起來。

“這——”熊啟為難地看看太後。

見他這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華陽太後自然了悟,於是召喚身邊宮女前來吩咐道:“莫妍,羋離在途中奔波多日,一定疲倦不堪,你先帶她去涿沐殿安頓歇息。”

羋離聽太後如此吩咐,也明白他們私下有體幾話要說,急忙帶領戚大娘和小魚再次向她躬身一禮,然後便跟隨宮女款步向殿外走去。

太後望著尾隨她而去的戚大娘和小魚,似是突然想到什麼,低頭撫弄手指略一思忖,急忙抬頭將她們重新喚住,用柔和卻充滿權威的口吻吩咐道:“阿離,你從楚國帶來的這兩個隨身侍女,讓她們在宮中歇息兩日,然後便隨那些護衛一起返回郢都吧。”

看到羋離疑惑不解的目光,她繼續擺弄著手指上那枚瑪瑙指環,似乎漫不經心一樣繼續說道:“你在興樂宮隻是暫住,很快就要移到鹹陽宮去。鹹陽宮不比興樂宮,自有那裏的規矩,不會白白讓那些宮人閑著,卻要你帶自己的婢女入宮服侍。至於你在興樂宮這些日子,有我這裏的宮人服侍也盡夠了。”

“羋離明白,一切但憑太後安排。”她不動聲色地低聲回答,一邊悄悄飛眼看看站在旁邊的小魚和戚大娘。

小魚稚氣的麵龐上明顯露出極不情願的神情,不過卻懾於太後的威儀不敢妄言妄動。

那戚大娘呢?

還沒等她看清戚大娘的神情,這老婦人已突然出人意料地麵向太後跪下,低著頭高聲說道:“老婦有一事想稟明太後。這次老婦受大王之命入秦,一來為陪伴羋離姑娘,二來也是要到鹹陽投親。太後既說姑娘不需我等服侍,老婦就想到城中尋親落腳,不隨他們回郢都了。”

“怎麼?你有親眷在鹹陽城中嗎?”昌平君熊啟像是被她的話引來了幾分興趣,緊盯著她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