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市場運作就是趙本山嚴格的管理製度裏最重要的一環,加強票務管理,絕對不贈票。在沈陽,從各級領導到普通市民,都必須平等買票。趙本山有很多朋友,但他對於白看戲的朋友會絕對拒絕。實在躲不過,他寧願自己掏錢買門票,送朋友。
教育傳奇構建文化產業鏈的基礎
趙本山曾經說過,希望能在沈陽可以建立起一所藝術學院,用來培養專業的藝術人才,同時可以將傳統的東北二人轉提升至更高的一個層次。沈陽、北京不少學校得知趙本山想辦藝術學校,馬上聞風而動,爭先恐後地想和趙本山合作。最後趙本山選擇了遼寧大學,並且成立了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學院為藝術類全日製本科,由遼寧大學提供部分師資、宿舍以及其他辦學硬件。經過幾年發展幾,本山藝術學院已在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其生動活潑、獨特新穎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縮短了舞台與課堂的距離,《劉老根》的部分演員就是從這裏挑出。現在,趙本山還成立起了“本山傳媒集團”,以影視製作業為依托、以演出業為主、以傳媒廣告業為窗口、以藝術教育業為基礎。其中,藝術教育業為其他產業培養了大量的藝術人才,成為集團產業鏈條的重要基礎——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的優秀學生不但可以到“劉老根大舞台”接受觀眾的檢閱,也可以在影視劇中擔當主要角色。
撒貝寧:理財需要細心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撒貝寧給人的印象總是一臉正氣地講著法製故事,刻板而嚴肅。但是在台下,他卻是一個充滿童心的人,曾有一次在台灣,他為了買一個模型火車玩具花了一大筆錢。兩種角色的轉換,誰也無法想到,其實撒貝寧是一個很精通理財的細心人。
不過,剛剛進入單位工作的時候,撒貝寧對理財還是一竅不通,但是隨著社交圈的逐漸增大,撒貝寧認識到了不少做金融的朋友,其中不乏一些基金、經紀經理、私人銀行家等。可能這些朋友與生俱來就有一種願望,就是將自己所知道的告訴別人,和他們接觸幾次以後,撒貝寧終於經曆了一次洗腦,他的頭腦裏開始出現理財這個概念。
當時,理財觀念的生根僅僅隻是有一些概念,具體怎麼做,撒貝寧其實特別外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腦海中出現理財意識以後,理財效果也就漸漸出現了,最後就是結果了。撒貝寧坦言,理財其實並不說自己非要有很多財富才可以去理財,就算是一個工薪階層,也必須學會理財,任何人都應該像管理自己的事業一樣管理自己的理想和財富,不管你有多少財富,都應該學會理財。
撒貝寧很小就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撒貝寧一個人生活,吃飯很簡單,通常就是在盒飯或者台裏吃食堂,非常實惠。因為是公眾人物,撒貝寧在穿著方麵比較講究。但是他不會刻意去買一些昂貴的名牌服飾,而是每半年去一次香港集中購物,專門挑選一些打折商品,而且一些品牌衣服也很便宜,感覺很值。撒貝寧的衣服大多是耐用度很強、使用率很高的衣服。住方麵,撒貝寧還考慮按揭買一個小戶型,這樣就可以將現在租房的錢轉化成月供,無疑是一種比較省錢的方式。
然而理財不僅僅隻是節約,必須學會投資。不過撒貝寧因為工作比較繁忙,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去打理自己的錢財,因此他將絕大多數的積蓄都存入了銀行,而餘下的主要為親人和自己購買了意外保險和健康保險,剩下的節餘,撒貝寧嚐試著購買了一些保底的投資產品。撒貝寧覺得自己是個比較保守的人。
後來,撒貝寧在國外的一家網站對自己進行了理財EQ進行了測試,得出的理財屬性為:保守穩健型。網站建議的理財組合是:25%債券/平衡型,30%股票型基金;15%股票等高回報投資工具; 15%保險,15%定存/現金。撒貝寧對測試結果非常滿意,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理想中的理財計劃也就是這樣。
但是想讓自己的理財意識真正發芽結果,還要需要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2002年撒貝寧去香港旅遊時,在一家銀行換彙。其中就有一個理財顧問將他認了出來,將其帶到專門的理財室,非常誠懇的向他推薦理財的產品,並詢問他還有哪方麵的理財需要。以前在撒貝寧的印象中,銀行就是一個取錢存錢的地方,有時候,也可以幫忙繳費。但是那次香港之行,讓撒貝寧有了很大感觸。他萬萬沒有想到銀行竟然可以提供那麼多的服務。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最近幾年,北京的銀行也逐漸向這個方向發展,於是,撒貝寧就逐漸關注北京的理財市場,了解不同產品的收益率,並開始認真研究、學習起投資回報率的問題。
幾年下來,撒貝寧的理財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發展。雖然他自己並沒有親自下手去做過任何投資操作,但撒貝寧卻有一件為別人謀劃投資的成功案例。
有一次,一個同事想買房,就向撒貝寧谘詢。撒貝寧滿口答應,把自己積累的關係網絡和投資知識全部調出來為他出謀劃策,並且用了整整一個晚上的時間,給同事“量身訂做”了一份投資收益分析報告,而且親自幫同事選擇了一個樓盤,敲定了戶型。
後來同事親自登門感謝撒貝寧,說他的房子兩年間已經飆升了幾十萬,投資收益率超過20%!撒貝寧得意的笑著說:“這個數字,應該是不低了。他感謝我,我覺得也是理所當然的,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