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麵上看,章子怡隻是一個不善於理財的女星,至少她不懂得如何利用青春年少的時候去大肆斂財,但仔細一想想來,這卻是一種很高明的做法。藝人圈裏不乏因為過於功利亂接戲而導致自己前途受損的先例,但類似章子怡的“低價”扶植年輕導演的做法則很容易收到奇效。須知今天你扶植的有才華的小導演,日後很可能成為王家衛和張藝謀,而你則可以順利地成為梁朝偉和鞏俐。而且,和有才華的導演合作本身就是一種讓自己素質提升的機會。可以想象,善於打理自己演藝生涯的章子怡,隨著社會影響力和演技的提升,片酬大幅上揚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除了影藝事業和廣告如日中天外,章子怡的個人問題更是上一台階,章子怡這次是帶著母親一起去香港參加金像獎的頒獎,並且和霍啟山家人也進行會麵。雙方家長見麵以後,章子怡笑了,開心地告訴媒體:“我現在真的很不錯”。看來,霍家已經接受了這個巨星兒媳婦。這其實就是投資的最高境界,現在難道你還想說章子怡沒有理財頭腦嗎?
李嘉誠教子自立理財
中國首富李嘉誠,在教育子女方麵很有見地。他非常注意對孩子品性與人格的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李澤楷和李澤钜長到八、九歲時,李嘉誠就讓他們一起參加董事會,不但讓孩子們列席“旁聽”,還讓他們插話“參政議政”,主要就是學習自己“不賺錢”、以誠信取勝的學問。
後來,兩個兒都以優異的成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了,他們想在李嘉誠的公司裏施展宏圖,幹一番事業,但是卻被爸爸果斷地拒絕了:“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你們必須自己去打江山,自己去證明自己,是否有資格到我公司來任職。”兄弟倆去了加拿大一個投資銀行,一個搞地產開發,他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銀行和公司辦得有聲有色,並且成為了加拿大商界出類拔萃的人物。李嘉誠的“冷酷無情”,將孩子逼上自強、自立之路,陶冶了他們不屈不撓、勇敢堅毅的品性和人格。
李嘉誠從小就讓他們接受挫折教育,並且逐步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教導他們勤儉節約。他用生活的道理教導兒子。溫室裏的幼苗根本沒有辦法茁壯成長,他就帶他們看外麵的艱辛,雖然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李澤巨含著“金湯匙”長大,但是擁有巨富的李嘉誠卻從不嬌慣兩個孩子,從小就讓他們接受苦難教育,比如,一同坐電車坐巴士,看路邊報攤小女孩邊溫習功課邊賣報紙那種苦學精神。
李嘉誠覺得家長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子女的未來會有很大影響。李嘉誠每次給孩子零花錢時,先按10%的比例扣下來一些,名曰所得稅。這樣,孩子在花錢的時候不得不事前進行仔細盤算,做一個長久和全盤考慮。當孩子在外地讀書時,李嘉誠給他們開了兩個銀行賬戶,其中有一個賬戶上的錢他們絕對不可以動用,這些是準備給他們完成博士課程的費用。若是想要使用另一個賬戶的金錢,他們必須立即通知李嘉誠,李嘉誠會在24小時內回複。
李嘉誠堅信,教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他說:“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現在也至少有約三分之二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剩下的三分之一是談生意。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並願意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我經常教導他們,一個人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對人要守信用,也許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覺得一個‘義氣’,終身都會用上。”
趙本山獨創生意經
已50多歲的“小品王”趙本山,有兩個身份:一是文化產業商人,一是著名笑星。從1999年開始,趙本山幾乎年年在央視春晚上獲大獎;在商戰中,趙本山也幾乎屬於百戰百勝。
發家傳奇靠賣煤賺文化的錢
趙本山1993年就開始創業,第一筆財富是從賣煤開始。當時趙本山的公司主要做廣告、文化、煤炭和影視,那個時候還沒涉足二人轉。煤炭和文化是最不相幹的事情,但趙本山卻將其巧妙地聯係到一起。通過煤炭買賣,趙本山完成了經商的經驗積累和資金的原始積累。隨後他毅然把做煤炭生意掙的錢全部投入到文化公司。
1997年的一天,趙本山和幾個老板去二人轉劇場看演出,那幾個老板對此都非常喜歡。趙本山一下子想到,目前東北地區有很多二人轉藝人,若是將這塊資源開發出來,讓他們邁向全國,肯定可以掙錢。於是趙本山又將二人納入了自己的公司。這個二人轉出身的笑星,利用每次上春晚演小品的機會,為二人轉大打廣告。於是全國範圍內二人轉出名了,於是就有了“劉老根大舞台”,有了2006年2月20日的跨過黃河、打過長江的“東北二人轉全國巡回演出”的大策劃。
演出傳奇市場運作堅決不贈票
06年2月20日晚7時,趙本山邀請全國30多家媒體記者,來到位於沈陽市中街他親手打造的“劉老根大舞台”,一起觀看演出。
晚上6:40,可以容納近600人的演出場地早就爆滿。售票員李小姐介紹:劇場的票價是根據演出地區周圍的觀眾承受能力所確定,最低20元,最高100元,許多人在倒票,幾乎天天爆滿。劇場之所以這麼火爆,除了趙本山特別注重節目質量、時常翻新外,就是趙本山對企業的嚴格管理,從節目製作、劇場成本到演員收入,趙本山都會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