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理財小專家4(3 / 3)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延安時,曾任陝甘寧邊區教育廳長,他雖然有著很重要的職位,但是在物質享受方麵卻一直堅持最低標準,和兩位青年教師一起住在一孔窯洞中,蓋一床舊被子,在大食堂裏和大家一起吃飯。

鄧小平同誌在留法期間,在巴黎開了一家“中華豆腐店”。和留學生們一起輪流推磨豆腐。而且這種中國豆腐因為食品新鮮,很快就受到巴黎人的歡迎,豆腐店生產的豆腐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就這樣,留學生們很好的解決了勤工儉學問題,而且為中共旅歐支部提供了活動經費。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非常節約,他參軍後,每個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需要買書,交團費,和買一些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穿了補,補了又穿。甚至“麵目全非”了還舍不得買雙新襪子。洗口杯和搪瓷臉盆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而且他的內衣也有很補丁。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以領取兩套單軍裝,兩雙鞋、兩件襯衣,但是雷鋒卻隻領一份,說已經“夠穿了”。

若是青少年翻開古今中外巨富們的花名冊,就會發現這些富賈一時的財富贏家們,幾乎沒有一個是靠“橫財”來長久維持自己的財富地位。相反,倒是那些憑著恒心和努力,一點一滴地賺錢、守錢、生錢的人可以笑到了最後,獲得了永久的“恒財”,同時還留下了很多彰顯智慧的理財故事,流傳至今。比如,華人富豪李嘉誠、石油巨富洛克菲勒、世界股神巴菲特,等等。

當然也有很多人不懂得勤儉節約,結果往往隻能“紅極一時”,不能長久,下麵就是一些這種類型的人。

泰森,世界拳王,曾經被媒體稱為“世界上最棒的印鈔機”。他可以隨便在3場比賽中,也就是僅僅10分鍾41秒的時間裏,用自己的快速組合拳掙上幾千萬美元。其速度甚至比一些印鈔機製造鈔票的速度還要快。在泰森鼎盛的10年間,一雙鐵拳曾經給他帶來了2億美元的巨額財產。但是,這位在擂台上的“印鈔機”,在台下卻隻是一個“散財童子”,他很快將這些錢揮霍在幾個與之有染的美女和吃喝玩樂上。結果,鐵拳生鏽之後,這位昔日的拳王立馬在生活上一落千丈,甚至淪落到靠街頭賣唱來賺錢!

傑西·利弗莫爾。20世紀初華爾街的傳奇人物,14歲時在證券大廳就賺取了第一個1000美元;20歲時就賺取了自己第一個10000美元。最輝煌的1925年甚至坐擁2 500萬的財產……但是,金錢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這位“投機小子”,“短線狙擊手”賺到錢的時候,一擲千金地置辦遊艇、豪宅、自用火車、甚至購買了那個時代聞所未聞的私人飛機……當股票失利的時候,他就淪為酒鬼、乞丐,以至於在生命的最後死在四處透風的公寓裏,而且還欠下了高達226萬美元的巨額債務。

那麼這些故事給了我們青少年哪些啟示呢?

“如何賺錢”雖然很重要,但是如何守住錢才是關鍵。財富,不是靠遺產,運氣積聚而成,真正的財富是靠堅持不懈,勤勞工作,克己自律,善於計劃的生活得來。節儉,也不是坐擁金山過苦日子,而是自己應該學會怎樣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在良性,永久的互動中積累“恒財”。過去隻要一提及節儉,就會想到“新三年,舊 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清貧,甚至是為了兩根燈芯不肯咽氣的吝嗇,其實是對節儉的短視和偏見,相反,節儉的精髓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和遠見。

節儉是青少年的必備品質之一。若是你愛自己,愛你的父母,那麼你就應該將愛落實到行動上——從現在開始,好好管理好家長給你的零花錢,勤儉節儉,珍惜資源,不隻是為今天,更是為了以後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理財小故事

若是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起每年都定期存款1.4萬元,平均每年享受5%的利率,若是這樣持續40年,那麼他就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的財富。但是,若是這個年輕人將每年應存的錢全部投資到房地產或股票市場,並假定能獲得年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可以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肯定會猜測是200萬元至800萬元。但是,“神奇公式”給出的答案是1.0281億元!而這個數據,也就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到:1.4萬×(1+20%)×40=1.0281億。試試將這個天文數字和前麵敘述的平均投資報酬率僅為5%的定期存款相比,你就會發現兩者之間的收益會出現70餘倍的差異,多麼令人驚訝!

一個人一生可以積累多少財富,並不在於他賺了多少,也並不是在於一味開源節流,而是在於如何理財。這才是致富最為關鍵的一點。

由此,引起了下麵一則小故事

20世紀40年代,美國某銀行來了一位婦人要求貸款100美元。經理的回答是當然可以,不過這也需要一些擔保條件。隻見婦人從自己的皮包裏拿出一大堆票據說:“這些是擔保,一共50萬美元。”

經理看著票據說:“您真的隻需要借100美元嗎?”婦人說:“是的,但是我希望可以提前還貸。”經理說:“沒問題。這是100美元,年息6%,為期1年,而且允許提前歸還。到時,我們就會將票據還給你。”雖心存疑惑,但是這位婦人的貸款並沒有違反任何規定,經理也隻好按照規定辦手續。當婦人在貸款合同上簽好字,接過100美元轉身要走時,經理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您擔保的票據值那麼多錢,為什麼隻借100美元?即使您要借三四十萬美元,我們銀行都可以借。”婦人說:“是這樣,我想找一個絕對安全的地方存放這些票據。但是租個保險箱要花上很多費用,放在您這兒不但安全而且可以隨時取出,一年隻要6美元,劃算得很。”一番話說的經理恍然大悟。

投資致富的先決條件就是將資產投資於高報酬率的投資目標上,存放在銀行其實有點像虛耗光陰,浪費資源。一個好的理財習慣真的很重要。

有1萬元錢,5個人分,每人可以分到2000元,誰也不富,誰也不窮。要是其中的兩個人用自己的2000元去做生意,然後各自賺取了1萬元,那麼這個社會總財富量就會達到3萬元。而其中2.4萬元為兩個富人擁有,占80%,6000元為三個窮人擁有,占20%。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說三個窮人“變窮了”是由於兩個富人“變富了”嗎?不可以。因為兩個富人的“富”都是來自於社會財富的“增量”,而不是從另三個人手中去奪取的“存量”。

不僅如此,兩個富人不但給自己增加了財富,而且也給三個窮人增加了勞動收入和就業機會。那樣,當兩個富人每人的財富總額達到1.2萬元的時候,其他三個窮人每人的財富也就不會是2000元,也許是3000元或者達到5000元。

一個人若是用100元錢去購買了50雙拖鞋,若是拿到地攤上,每雙鞋子賣3元,這樣就可以得到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都可以從國家福利局領取100元的生活補貼,但是他用大部分錢去買油鹽和大米。換種方式,每個月給窮人200元,讓他有100元錢去做賣拖鞋的生意,一個月下來就會有150元;下個月繼續給他200元,他就可以用250元來做拖鞋買賣,這樣又可賺125元;到第三個月,這個窮人手上就會擁有375元,除去100元的必要生活費,還可以用275元資本金,國家也就不需要給他任何救濟了……

窮人的窮並不是沒有資本,而是沒有利用資本的意識。有個人很窮,一個富人同情他,想幫他富起來。富人就給了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春天撒下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這樣可以脫離貧窮。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需要吃草,人也需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要難過。於是他想,也許將牛賣了,去買幾隻羊,然後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這樣就可以賣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願以償。但是在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卻長時間沒有生下來,日子又比較艱難,於是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不如將羊賣了買一些雞,雞生蛋的速度應該比較快,日子就會有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如願以償,但是日子並沒有很大的改觀。艱難時,他又忍不住去吃了一隻雞,終於到了最後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消失了。心想,反正致富無望了,不如將雞賣了,打壺酒,一醉解千愁。

春天來了,富人興致勃勃來送種子,但是卻發現窮人醉臥在地上,而且依舊是一貧如洗。富人轉身離開了,窮人繼續貧窮。

很多窮人其實都有過夢想,甚至出現過機遇,而且努力過,但是沒有堅持一下,因此堅持也是理財很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