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肉強食,這個法則像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
誰若不想被吞食,被淘汰,就隻有修煉成一個生存的強者。
我充滿好奇,不斷求索生存的技巧與知識。多一份經驗,就可能讓我的壽命延長一段,活得更好一點。
我擁有強大的胃口,能吸收消化除了毛和骨骼之外的一切營養成分,抵禦食物的匱乏。
我忠誠地維護家庭和同伴之間的血緣關係,讓族群內部的凝聚力更為強大。
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為,在強者之林標上我的名字——狼。
1.我是一隻狼
草原上沒有虎、豹、獅群,因為它們難以適應草原的生存環境。狼作為一個種群,之所以進入最後的決賽,源於對自己“狼性”的準確定位,找到自己的成功優勢:奔跑的速度不是最快,但卻耐力驚人;為了消耗獵物的體力,可以進行幾天幾夜的跟蹤;當個體力量不足以製勝的時候,就形成“聯合縱隊”,圍捕目標;強大的消化能力,幾乎吸收食物的所有營養,延長抵抗饑餓的時間……
狼與其它群體與人類都保持著相當的距離,自由馳騁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它就是這樣,了解自己,設計自己。
人生最大的難題莫過於知道你自己。許多人談論某位有成就的人,總是讚不絕口,可是一聯係到自己,便一聲長歎:“我不是成才的料!”他們的理由是:“生來比別人笨”、“沒有高級文憑”、“沒有好的運氣”、“缺乏可依賴的社會關係”、“沒有資金”等等。
嚴重的自卑感扼殺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另外,它還可以形成惡性循環:由於自卑感嚴重,不敢幹或者幹起來縮手縮腳、沒有魄力,這樣就顯得無所作為或作為不大;旁人會因此說你無能,旁人的議論又會加重你的自卑感。
謙虛是一種美德,但是缺點往往是優點的過分延伸。過於謙虛,或者由於自卑而謙虛,都是不應該的。幾乎每一個科學家都是非常自信的人。
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奮,勇於進攻、戰勝困難。所以,必須積極尋找自我解脫之路,走出自卑的心理誤區。
正確認識自己,像狼一樣挖掘自己的潛力,這是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心理素質。
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對自己做人的形象,從自己的身體外觀、品德和才能、優點和缺點、特長和不足、過去和現狀以至自己的價值和責任,總會有一定的認識。然而,自己對自己的這些認識是否符合自己的本來麵目和實際情況,各人就會出現許多差異。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問題,但卻看不到自己的主要問題;也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卻看不到自己的一點長處。可見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和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一樣,需要有一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並不像照鏡子那樣簡單。“當事者迷”也就成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警句。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處於各種不同評價和議論的包圍之中,有人會讚許你、稱頌你;有人會批評你、責備你;甚至還有人輕視你。那麼在各種議論中,究竟哪一個“你”是真實的呢?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目光中,你自己又能否準確無誤地分辨呢?你是否從這些評價和議論中吸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己、改善自己,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淹沒在他人的議論中呢?正確地認識自己是至關重要的,下麵幾點建議有助於你發現和正確認識自己。
在紛繁複雜的高速度運轉中,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給自己內心的真我一個表現的時間。那麼,你不妨給自己放個假,讓自己引退,孤獨地隻麵對一個自己,沒有上司、沒有工作、沒有應酬,看看自己的狀態。
另外在不如意的時候,不過分壓製自己,有時有助於發現你的個性。
我們有可能在憤怒之極的時候,一改平日溫順屈從的性格,與上司大幹一場,並因此對自己的行為極為滿意,那麼,你會發現,溫順並不是你真實的個性,你其實具有極為強烈的抗爭能力、鬥爭精神,並相當有魄力。
如果你時時保持這種狀態,你將一改溫順屈從的個性而成為一個強幹、有魄力的人,在這種狀態下,你更為愉快和坦然。
在莎士比亞的著名歌劇《哈姆雷特》中,大臣波洛涅斯告訴他的兒子:“至關重要的是,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正像有了白天才有黑夜一樣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波洛涅斯勸告兒子要根據自身最堅定的信念和能力去正視自己的生活。
然而,大多數人總發現自己生活在猶豫之中——怎樣做才能不虛度此生?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選擇了合適的職業或恰當的目標?怎樣做才能最有效地開發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