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林肯曾說過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有個鐵匠把一根長長的鐵條插進炭火中燒得通紅,然後放在鐵砧上敲打,希望把它打成一把鋒利的劍。但打成之後,他覺得很不滿意,又把劍送進炭火中燒得透紅,取出後再打扁一點,希望它能作種花的工具,但結果亦不如他意。就這樣,他反複把鐵條打造各種工具,卻全都失敗。最後,他從炭火中拿出火紅的鐵條,茫茫然不知如何處理。在無計可施的情形下,他把鐵條插入水桶中,在一陣嘶嘶聲響後說:“唉!起碼我也能用根鐵條弄出嘶嘶的聲音。”
奧格·曼狄諾說:“如果我們都有故事中鐵匠的心胸,還有什麼失敗和挫折能夠傷害我們呢?”
安徒生有一則名為《老頭子總是不會錯》的童話故事: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惟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
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
當他扛著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集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得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三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
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她興奮地聽著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都充滿了對老頭的欽佩。
她嘴裏不時地說著:“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經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以吃到蘋果餡餅了!”
結果,英國人輸掉了一袋金幣。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不要為失去的一匹馬而惋惜或埋怨生活,既然有一袋爛蘋果,就做一些蘋果餡餅好了,這樣生活才能妙趣橫生、和美幸福,而且,你才可能獲得意外的收獲。
人在失望的時候如何自處?愛德加·伯根的方法值得借鑒。有一次他郵購一本攝影的書,從此他滿懷希望,天天等著郵差上門來。最後,郵差總算送來他的包裹。愛德加打開包裹,滿腔歡喜卻像是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原來包裹裏麵裝的不是他訂的攝影書籍,卻是一本關於腹語術的書。
愛德加馬上又把書包起來,準備寄回去,可是轉念一想,既然這本書就在手上,何不看看再說呢?你也許猜得到結局如何了,愛德加後來變成了知名的腹語專家,他創造了許多可愛的角色,廣受世人的欣賞。可以說他是大大的成功了。
愛德加·伯根的信念其實很簡單——他拿到一個檸檬,於是就榨了一杯檸檬汁。隻要凡事往好處想,好處就會到來。
每一個問題之中都藏著解決的方法,隻要真正拿出行動,用積極的心態去麵對,事情就終有解決的時候。
李·艾柯卡曾是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又成為了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座右銘是:“奮力向前。即使時運不濟,也永不絕望,哪怕天崩地裂。”他1985年發表的自傳,成為非小說類書籍中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書,印數高達150萬冊。
艾柯卡不光有成功的歡樂,也有挫折的懊喪。他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苦樂摻半”。1946年8月,21歲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車公司當了一名見習工程師。但他對和機器做伴、做技術工作不感興趣。他喜歡和人打交道,想搞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