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傲視危機,絕地求生(2)(2 / 3)

人類的獵捕、誘殺使它們的頭腦更加靈活,複雜艱苦的環境,讓它們更善於長途奔襲,忍饑挨餓。沒有磨煉,就沒有這些“草原的主人”、“生存的王者”。

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或者不幸?必須縱觀這件事在一個人一生中的作用,方可下結論。彼時彼地一個不得已的選擇,或許無意中成為你日後成功的轉折點。

“一扇窗子關閉了,另一扇窗子為我開啟”,“過去所有一切的結束,正是一個新目標的出發點”。

宇宙中存在著大自然的威力,人應該順應這一威力而生存,這十分重要。因此,苦痛辛酸之時,要樂觀地以積極式思維來解決問題。

受到挫折而感到“完蛋了”之時,正是你站在一個新起點的時候,正是你迎來一個絕佳的機會的時候。

走向失敗的人,每逢挫折時總是武斷地認為“我是個百無一能的廢物”,而不去積極開啟就在眼前的一扇新的窗子,開發自己無限的可能性的機會其實就在眼前,結果卻錯失良機。因而,走向失敗的人,其實是因為喪失了一個又一個的機會,故而人生道路艱難而殘酷。

在竭盡全力拚搏之後卻仍舊不能如願以償時,應該這樣想:“上天告訴我‘你轉入另外一條發展道路上,一定能取得成功’”;因為家庭的原因而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發展方向時,也是一樣,運用積極式思維:“原來是這樣,自己一直認為這是很適合於自己的事,不過,一定還有比這個更適合自己的事。”應該認為另外一條新的道路已展現在你的眼前了。

西班牙歌手胡利奧,是廣受歡迎的歌手。他最大的願望曾經是做一名足球運動員。但是,一場不幸的交通事故使他不得不放棄自己鍾情的足球事業,而轉向歌壇方向發展。

日本作家家田莊子曾經想做一名演員。她參加過許多演出,但毫無出色之處。有一天她向出版社兜售四板相片,這時有人勸她寫寫書,沒想到這竟然成了她成為作家的契機。

這些取得大成就的人們,他們原本的誌向並不是歌唱家或者作家,但是,各自都因為不同的情況而不得不放棄最初的夢想。可貴的是,他們在放棄的時候,重新向前望去,打開了另一扇新門,並全力拚搏。

全世界在科學、文學、藝術、政界、商界的成功者們,他們大多數不是依靠世襲,也並非來自多麼高貴的家庭,也就是說,他們大多數的背景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差別。甚至於,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車間、農舍,來自城市的貧民窟和鄉村窮人的茅草屋,他們的社會地位是卑微的。

然而,正如一句話所說:“英雄何問出身。”世界上往往是最窮苦的人創造了登峰造極的成功,在他們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

如果從同一起跑線出發,困難和打擊恰恰成為背景卑微者的砥石,激發了他們刻苦和堅韌的力量,激發了他們無限的潛能;而同樣的困難和打擊,使有些出身高貴、有背景、有靠山者,一蹶不振,跌入失敗的深淵。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沒有任何背景靠自己的拚搏和堅韌從社會最底層崛起,最終成為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傑出人物不計其數。重溫這些人的成功奮鬥史,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艱難困苦是男人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而沒有背景,正好為追求成功的男人創造了這種條件。

以英國為例,在曆史上,英國國會的下議院有相當數量的議員是自我奮鬥的典範——他們成為人民勤勞勇氣的代表,他們是深受愛戴的人物。

已故的沙爾福特選區的議員約瑟夫·布拉則頓,在辯論有關《十小時法案》的時候,飽含感情地講述了自己在棉紡廠當童工時所遭遇的艱辛和折磨的事實,並表明了自己心中多年的夙願:如果他有權力的話,他一定竭盡全力改善那個階級的生存條件。詹姆士·格雷漢姆爵士在布拉則頓發言結束後立即站了起來,他說,在此之前,他一直不知道布拉則頓先生的出身如此卑微,一想到他能從社會底層升上來並跟貴族的後代們一起平起平坐,就禁不住為他而驕傲。

奧德海姆選區已故的議員福克斯先生則習慣於這樣介紹自己的過去:“當我在諾威奇當紡織童工的時候……”林德賽先生是個有名的船主。一次,在回擊一個政敵對他的攻擊時,他把自己簡單的經曆告訴給了威芭斯選區的選民們。他14歲時就成了孤兒,當他離開格拉斯哥去利物浦闖世界的時候,他交不起盤纏錢,船長同意用他的勞動作為交換。這孩子一路上鏟煤來換取路費,在利物浦他等了7個星期才找到工作。在那段日子裏,他饑寒交迫。最後才在一艘船上找到了寄居之所。他開始時是在船上當童工,由於品行端正,不到19歲就被提升為船長。23歲時他離開大海,到陸上謀生,此後可以說是飛黃騰達。他說:“我發達了,靠不懈的努力,靠辛苦的工作,以及推己及人的偉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