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納斯卡荒原上的線畫(1 / 1)

秘魯是南美洲西部的一個國家,在它靠近太平洋的伊卡省,有一片神秘的荒漠平原,因有著名的納斯卡線畫而著稱於世。

納斯卡線畫的發現純屬偶然。那是在20世紀30年代,有一支秘魯考古隊來到了這裏。他們在荒漠上勘察了數日,卻隻看見一望無際的赭色沙石。這片人跡罕至、寸草不生的荒漠讓隊員們失去了興趣,於是他們收拾行囊,準備返回內陸。

這天,天氣非常炎熱,隊員們被灼熱的太陽炙烤得汗流浹背。好不容易盼到太陽下山,隊員們紛紛跌坐在離自己最近的岩石上,累得喘不過氣來。這時,有位隊員忽然發現自己身下的石塊有些異樣,他好奇地搬開石頭,看到下麵有一條深深的“溝槽”,在溝槽之中還填充了一些小石塊,似乎有人工挖掘的痕跡。

這位隊員立刻把這個發現告訴同伴,同伴們便一起行動,把附近的沙石清理開來,所見的情景不由得讓他們驚呆了。隻見這片看似平淡無奇的沙地上,竟布滿了各種各樣奇特的“溝槽”,粗細不一,形狀各異,有的竟蜿蜒幾十米。它們不像用來灌溉的溝渠,更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裂溝,這讓隊員們十分興奮,這次考察總算不虛此行,也許這些神秘的溝槽有著很高的考古價值。

幾天後,考察隊調來一架直升機,飛上天空俯瞰這些“溝槽”。令這些隊員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在地麵上看不清全貌的“溝槽”其實是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巨大線畫。這些線畫的每一根線條都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麵而描畫出來的。這一幅幅風格極為簡潔、明快的線畫,描繪了眾多的動物、植物、幾何圖形等,其中的有些圖案更是人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最為神奇的是,一些重複出現的圖案,無論是大小、筆畫都絲毫不差,就像是用巨型複印機在沙地上複印出來的一樣。

這些線畫的奇妙之處還不止於此,有位隊員曾試著在太陽升起時登上了一座高山俯視下麵的巨畫,結果發現當陽光斜射在沙地上時,線畫可以清清楚楚地展現在視野之內,可當太陽一升高,整幅巨畫就立刻在眼前消失了。這足以表明繪製巨畫的能工巧匠們具有豐富的光學知識,能夠準確地計算出黎明時朝陽斜射的光線角度,並據以確定巨圖各線條的寬度和深度,利用光線完成了這個令人驚歎的“魔術”。

當考察隊向世界展示了納斯卡線畫這個偉大的發現後,全世界轟動了,很多人都慕名前往觀賞。納斯卡線畫後來還獲得了“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美譽,為了不讓紛至遝來的遊人把這些珍貴的圖案踩壞,秘魯政府采取了一係列保護措施,還專門設立了瞭望台和特別航空旅行觀賞班機,以方便遊人遠距離欣賞那氣象萬千、神秘莫測的線畫景觀。

科學家們推測納斯卡線畫可能是在公元600年左右創作的。這些線畫雖然曆經千年時光,卻仍保存良好,這與當地的氣候條件是分不開的。納斯卡荒漠是地球上最幹燥的地區之一,再加上那裏幾乎沒有強風,因此線畫受到的侵蝕作用微乎其微。另外,古代藝術家們在線畫上放置的小石塊也很好地阻礙了溫差和風蝕對線條的破壞,這些都為納斯卡線畫保留至今提供了條件。

至於古代藝術家繪製線畫的目的則眾說紛紜,至今都沒有定論。一些學者經過多年辛勤的研究和探索,認為納斯卡荒原圖案很可能是古代納斯卡人創製的。這個古代民族的天文曆法、數學知識都比較豐富,有可能完成這樣非同尋常的創作。學者們推測由於納斯卡地區幹旱缺水,古代納斯卡人便修建了一個龐大的灌溉係統,並用數千米長的線條來記錄地下水源地的位置。為了避免因為爭奪水源引起紛爭,每個納斯卡家族還根據水流的方向和範圍,在地麵上繪出自己家族所獨有的族徽,也就是那些奇特的動物、植物圖形等。於是,一幅幅神奇的線畫就這樣出現在了納斯卡荒漠上。

但是,這種說法仍缺乏有力的科學依據,而且也無法解釋古代納斯卡人是如何完成線畫創作的,因此納斯卡荒原上的神秘線畫,至今仍是一個待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