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網絡遊戲成癮者人際交往變窄。網絡成癮者往往尋求較高的社會讚許,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卻遇到了相對較多的困難,從而產生嚴重的社交焦慮。網上社交的遊刃有餘與現實生活的不斷遭受挫折,兩者的反差勢必導致更多的重複上網行為。網絡成癮者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轉入虛擬的網絡空間,現實的人際關係逐漸疏遠或惡化,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采取逃避或對抗的態度。另外,網絡成癮者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出現人際交往障礙。
四、道德法律意識淡薄
網絡遊戲中多以戰爭、暴力為主要內容,遊戲中的人是平等的,對自己的行為又是可以不負任何道義責任的。有些遊戲內容隱含錯誤的價值觀,大學生網絡遊戲玩家沉迷於其中, 在那裏可以放任自己的行為,不理會基本的社會規範和道德約束,大加殺戮、對別人進行言語攻擊,從而可以在網絡遊戲中“生存”,甚至成為網絡遊戲中的“高手”。這就使得他們具有攻擊、冷漠、無情和自私的個性,沒有道德是非觀。大學生對網絡遊戲的癡迷,導致同學、師生間交流的阻塞,造成人際情感的萎縮和淡漠,失去現實的生活感和有效的道德及道德判斷力。愛國主義情感、勞動情感、集體主義榮譽感等道德情感也不易形成,更不用說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網絡犯罪也是網絡社會重大問題之一,網絡遊戲是網絡的一個小的縮影。在網絡遊戲中,大學生網絡遊戲成癮者惡意盜取他人的號碼據為己有,有的隨意PK殺“人”,有的通過遊戲中的角色任意欺騙他人等等。這些在現實生活中應該追究法律責任的行為在網絡遊戲的世界中甚至被視為理所當然,那麼,原本對法律法規就不甚了解的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網絡遊戲中行為的影響,把本來在網絡遊戲中隨心所欲的行為不時帶入現實生活。中國的普法需要改進,大學生真正了解法律法規的並不多,麵對這些前提,網絡遊戲中的有些行為規定不僅不利於大學生普法意識的形成,反而會離法律法規越來越遠。有一些網絡遊戲的暴力傾向並不太嚴重,比較適合大學生玩,但是這樣的遊戲畢竟隻占少數。大量遊戲都帶有暴力色彩,甚至僅僅令玩家打妖殺怪謀生取樂,使得經常玩這類遊戲的玩家容易形成崇尚暴力、輕視生命的心態。拉幫結派,互相攻擊謾罵,大講哥們義氣,還誤認為是增強了團隊精神,提高協作能力。暴力互動遊戲會引發大學生的衝動,遊戲時的一些小爭執有時會演變成現實中的衝突。攻擊、戰鬥、競爭是網絡遊戲中不可缺少的成分,火爆刺激的遊戲內容雖然滿足了大學生情感發泄的需要,但是同時也讓這些心智不成熟的學生模糊了道德認知,淡化了虛擬遊戲與現實生活的差異,使他們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可行的,因而形成了暴力觀。這種錯誤觀點一旦形成,他們就會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把這種攻擊他人是合理的認識帶到現實社會中來,如果再缺乏起碼的控製力,欺詐、偷盜、對他人施暴的事,不但會在網上而且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因玩電子遊戲而引發的道德失範、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社會上大學生搶劫、傷害、自殺等惡性案件和校園暴力正在增多,這些犯罪都與網絡和電子遊戲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