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縣域金融機構功能萎縮,涉農資金供給不足
隨著縣域國有商業銀行大量撤並基層營業網點、裁減人員,使縣域經濟發展中必需的金融服務功能弱化,縣域網點的服務功能逐漸退化成了單一的儲蓄所。從服務主體上看,涉農金融機構支農缺位。具體表現為:農業發展銀行功能單一,未能較好地發揮政策性金融應有的作用;農村信用社問題較多,難當支持“三農”的重任;國有商業銀行轉移視角,采取“抓大促重”,僅從農村吸收存款,貸款卻轉向中、大型企業。
沾化縣農業銀行、農信社、農發行是涉農資金供給的“三駕馬車”,是農業生產領域的主要金融供給機構。然而,近些年卻出現農信社一家繼續支撐農業經濟發展,其他兩家相繼減少在農村的信貸力度。農業銀行的貸款中農業貸款的比例從1997年的29.84%下降至2004年的0.64%,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也從1997年的近3億元下降至2004年的2.3億元。與此同時,全縣GDP卻從1997年的14.8億元增加至2004年的47.8億元。比較可以看出,沾化縣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然而縣域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資金卻遠遠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稱。
三、沾化縣縣域金融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基於當前沾化縣縣域金融市場中存在的資金供給不足的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加快金融重組與深化進程,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金融運行機製,強化縣域金融體係的整體功能,形成適合沾化縣縣域生產要素稟賦結構特點的縣域金融新體係。
(一)建立地方性商業銀行
按照縣域金融市場的資金優化配置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借助地方金融的地域優勢,采取國有商業銀行與地方金融的優化整合,成立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地方性銀行機構。第一,發展城市商業銀行。鼓勵資金實力雄厚的地方商業銀行上市籌資,進而有效吸收閑散資金、民營資本及外資以增強自身資本實力,並投放到最有利於縣域經濟發展的領域;第二,鼓勵股份製商業銀行在域內進行兼並、重組,采取強強聯合,建立資金實力雄厚的地方性股份製商業銀行,並且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可以跨縣開設分支機構。
(二)拓展農業發展銀行的業務範圍
農業發展銀行應集目前分散於各家金融機構的所有農業政策金融業務於一身,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應有的誘導、梯度整合、創新等功能,真正承擔起護農、支農的業務職責。首先,優化政策金融的梯度整合,加大對縣域資金投入。在政策金融支持“三農”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中,應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引導資金流向,有效調動縣域經濟資源,配合政策進行梯度開發整合,推進縣域經濟一體化的功能。其次,大力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結構調整。運用收購範圍調整、優質優價等市場經濟手段,鼓勵優質產品生產,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在繼續支持糧食流通領域的基礎上,重點支持糧食生產產業鏈發展,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轉化率;利用資金優勢打造以資本為紐帶、以科技為導向的龍頭企業,支持產購加銷一體化的綜合農業體係。
(三)將合作金融改革為縣域金融市場中的主力軍
合作金融應以服務“三農”為己任。首先,農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要改進信貸服務,將服務“三農”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其次,合作金融應根據資金能力、市場需要和當地經濟發展狀況,信貸資金優先用於滿足縣域內農民種養業的有效資金需求,剩餘資金主要用於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等多種經營活動,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有富餘的,可適度支持縣域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產品有銷路、效益有保障的民營中小企業。合作金融的改革模式可采用下列幾種:
第一種模式是縣域商業銀行。由農村信用社運用自身發展需要和地方金融優勢,順其自然地組建地方商業銀行或股份製縣域商業銀行,從而使其既具有支持“三農”主力軍的功能,又具有服務城市工、商企業資金信貸活動的商業銀行性質;有效地引導合作金融在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商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