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七國之亂”與“範曄之死”——賭博與古代政治(2 / 3)

在這種融洽君臣關係的聚賭中,臣下也趁機向皇帝表示忠心,而且效果也超過尋常。王思政是西魏重臣,在協助宇文泰創立大業的過程中雖有功勞,但因不是宇文泰舊部,宇文泰未將他視為心腹,他常常因此不安。在宇文泰所舉行的一次聚賭大會上,凡能先擲樗蒲投子成盧者將獲得宇文泰所佩金帶,但在座諸位擲後都未成盧,輪到王思政擲,他正色跪地發誓:“我決心盡心效力,以報宰相(當時宇文泰未稱帝,但實與皇帝不異)知遇之恩。現在如果神靈有知,暗中保佑使我擲投成盧,如不成盧,我願殺身以明心跡。”辭氣慷慨,一座皆驚。王思政一邊拔出佩刀,橫放於膝上,以示決死之心,一邊抓過樗蒲投子擲於地上,還未等到宇文泰製止他,投子已成盧。從此以後,宇文泰將王思政作為知己忠臣,委以重任,王思政亦安心盡忠,後來成為開國元勳。(《北史·王思政傳》)

五代時南唐大將劉信亦有上述之舉。劉信率軍攻南康(今江西贛州),久不下。南唐義祖徐溫懷疑劉信心存二心,有意拖延戰爭,便命人杖打劉信派來報信的人,並責罵道:“告訴劉信,要反就反,不要猶豫不決!”劉信聞言後十分害怕,指揮軍隊全力急攻,第二天早晨就將城攻下。為慶祝勝利,徐溫設酒宴招待各有功之臣,並以擲骰子賭博為戲。劉信借酒酣之機,向徐溫表忠心,他將六隻骰子捧起說:“我決不會背叛主公,如若不信,請看擲出的骰子將會全部紅色(骰子四點為紅色,全紅即全部為四點,亦表示人的赤膽忠心);如果我有二心,這些骰子擲出後將會是色彩點數雜亂的。”然後,將骰子投之於盆,六子皆赤。徐溫大喜,連連稱讚劉信的精誠忠心,前嫌盡消。(《南唐近事》)

北宋神宗時的“王安石變法”,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在變法與反變法的過程中,也有賭博的身影飄蕩。變法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實行“青苗法”,即在春夏之交青黃不接時向農民發放貸款,秋後農民將本息歸還政府。這個製度的本意是既幫助農民度過困難時期免受地主商人的高利貸盤剝,有利生產,又可使政府增加收入。但有的地方官府為了搜刮民財,在發放青苗錢的同時於官府附近設立關撲場會,農民借到青苗錢後被哄勸到那裏去賭博,因此常常有人空手而來又空手而歸,白白背上了一身債務。這樣損害了農民的利益,為反對變法的人找到了口實。加之變法本身就觸及到地主商人以及達官貴人的利益,這些人以種種方式來反對變法,甚至也以賭博來表示反對。一次,宋神宗與兩個親王在宮中打球,以所佩玉帶為賭注,益端獻王趙盩說:“假如我勝了,我不要你的玉帶,隻請求廢除青苗法、市易法。”神宗很不高興,沒有同意。以賭博反對變法,真可謂挖空心思。(《東坡集·續集》、《太平治績統類》)

在封建社會中,一般臣民如要出人頭地、升官發財,不外文武二途,或寒窗苦讀、金榜題名,或效命疆場、建功立業。政府亦以此來選拔官吏,統治百姓。然而,往往有那麼一些投機鑽營之人,以微技小巧投帝王之所好,竟也能從旁門左道躋身宦海,仕途通達,甚至執掌國柄。賭博就是這些微技小巧之一。

唐玄宗時期權勢熏天的楊國忠,就完全是靠賭博起家的。楊國忠是楊貴妃的遠房兄弟,從小嗜賭如命,常常借錢不還,是一個典型的市井無賴,親戚們包括楊貴妃都看不起他,不願與之交往。他的叔父在成都去世,他將家產全部變賣去吊喪,但到成都後一頭栽進賭場,隻一天就將錢財輸光,隻好到處流浪。後來,流浪到京師長安,正好當時玄宗荒於政事,喜愛樗蒲賭博。在京的楊姓親戚們見有機可乘,便四處宣揚楊國忠善樗蒲。玄宗知道後下令召見,任為金吾兵曹參軍、閑廄判官,專門為玄宗負責管理賭賬。他計算準確,分銖不誤,玄宗高興地稱讚他“度支郎(專管財政的官員)才也”。從此以後官運亨通,官至宰相,掌握了朝中政權和財權。結黨營私,貨賂公行。終於安祿山以“誅楊國忠”為借口發動了叛亂,盛唐氣象從此不複存在。(《新唐書·楊國忠傳》)

唐玄宗不僅喜樗蒲,更酷愛鬥雞。賈昌這位十三歲的兒童即因善馴善鬥雞而被任命為皇家雞坊的五百小兒長,衣錦冠翠,威風凜凜,俸祿豐厚,恩寵日盛。這使得京師長安各色人等異常眼紅,紛紛仿效之。正如當時民謠所雲:“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東城老父傳》)

其實,早在漢代,就有以賭為官之人。漢宣帝幼時,常常與陳遂賭博,欠了陳遂許多賭債。宣帝即位後,即任命陳遂為太原太守,並下詔書說:“太原太守,官尊祿重,可以抵以往欠陳遂的賭債也!”(《漢書·宣帝紀》)劉宋時期的羊玄保,善弈棋,宋文帝劉義隆召之對弈,以郡太守之職為賭注。結果,羊玄保勝,獲得了宣城太守這一美差。(《宋書·羊玄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