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立後,鑒於唐末五代世風淪喪之弊,強化中央集權,強化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大力整肅風紀,特別是範仲淹、歐陽修等一大批名節之士竭力呼籲並身體力行,儒家提倡的“以天下為己任”,勵精圖治的傳統又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社會風氣也隨之轉變為敦篤厚重。雖然宋代因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蓬勃興起而使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全民性的賭博——“撲賣”,但這種微量化、社會化的賭博一直被控製在有限的範圍內,並未形成魏晉南北朝唐代時期那樣的賭博狂潮。值得注意的是,宋王朝對賭博的嚴厲措施(從殺頭直到杖枷),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各種社會矛盾一直比較尖銳,統治者的控製也特別嚴厲,對賭博這類遊陏奸猾的行為實行嚴懲,元初的禁令就規定“禁民間賭博,犯者流之北地”。雖然此時的士大夫們常常以好賭為風流才子的標誌(如關漢卿),但整個社會的賭風並不十分昌盛。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明代中期。明初的朱元璋以一介沙彌而黃袍加身,但他仍然十分強調新儒學即理學的思想統治作用,特別是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學,親自主持編纂了《性理大全》等書,以加強思想統治。他們還對賭博予以重懲,朱元璋曾下令將賭博者處以“斷腕”之刑,《大明律》對賭博的處罰條例也更加嚴密。故明代前期社會上賭博不太猖獗。
明代中後期,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和商業也更加擴大,資本主義開始萌芽。新興的、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係和逐漸形成的商品貨幣意識,對傳統的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的儒家哲學以強烈的衝擊,“金錢至上”、貨幣交換的意識在很大程度上主宰著人們的行為,加之社會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娛樂(包括正常的和非正常的)行業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以及經濟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賭博又重新以更加活躍的形式泛濫開來。英宗正統年間監察禦史陳鑒在上奏朝廷的奏章中談及京師民俗淺薄時,就指出賭博成風是其中的重要表現之一。(《明史·陳鑒傳》)除傳統的賭博形式外,全民性的鬥蟋賭博狂潮更是席卷全國,“蟋蟀天子”宣德皇帝、“蟋蟀相公”馬士英,以及蒲鬆齡筆下的鬥蟋悲喜劇就是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這股賭博狂潮直到明王朝滅亡才告一段落。
清軍入關後,為有效地統治全國,提倡“滿漢一體”,因此也像曆史上的新建王朝一樣,以儒家學說為統治思想,程朱理學又占據支配地位。康熙皇帝不僅重新刊行了《性理大全》等書,而且還親自組織編寫了《性理精義》,以使人們的言行循其規矩。同時,順、康、雍、乾四朝又對違禮背義的賭博采取了更加嚴厲的懲治措施,這四朝皇帝都曾多次重申對賭博實行“斬監候”的重懲。加之這段時期政權強大,吏治相對清明,所以賭博基本上被控製住。但是,自嘉慶以後,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政治逐漸腐敗,中國社會亦因外國的入侵逐漸改變了性質,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人們的思想意識也發生了很大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外國侵略者和本國統治者那種恃強淩弱、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地掠奪最大限度的財富的現實,以及商業活動中的種種欺詐行為,使那些自古以來就靠勞動而自給自足的小農日益破產並由此而絕望並進而產生了遊戲人生和巧取豪奪的異常心態,像泛濫的鴉片邪魔一樣,賭博亦在已往的基礎上以空前的瘋狂在全國各地泛濫開來。更由於中央政權控製力的削弱和吏治的腐敗,各級統治者帶頭賭博,甚至暗中或公開地操縱賭博並從中獲利,賭博狂潮一發不可收拾。例如,嘉、道時“上自公卿大夫,下及編氓徒隸,以及繡房閨閣之人,莫不好賭”(錢泳:《履園叢話》)。再以蘇州為例,“賭博之風,十室而九,白晝長夜,終無休息,處處有賭場,人人有賭具,真所謂十步一樓、五步一閣者矣。秋冬則鬥蟋蟀,又鬥鵪鶉、黃頭,舉國若狂,所費不貲。甚而閨閣之中不嫻中饋女紅,惟日慕浮蕩之習,暗有牙婆、尼姑等為之通聲氣,今日至某處博弈飲酒,明日至某處呼盧宴會”。(袁棟:《書隱叢說》)而廣東的賭博更是獨占鼇頭,僅廣州城內外即有公開和半公開的賭館六七百處,好賭已成為當時廣東人的標誌。所謂“順應潮流”的清政府從鹹豐十年(1860)起開始允許闈姓賭並從中收稅,到光緒十年(1884)廣東官方更將賭博合法化,每年收賭稅達千萬銀元以上。從此,賭博更是肆無忌憚地在全國各地各階層暢通無阻,清代也就成為中國賭博史上獨領風騷的朝代。
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產生了獨特的文化傳統。賭博在這悠久的曆史中,與社會風俗、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迷信、文化等等各個方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扮演著奇怪而又實在的角色。這種角色與中國古代獨特的文化傳統相結合,就形成了像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婚嫁文化、喪葬文化等相類似而又各異其趣的賭博文化。不管它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表現得顯隱強弱也好,不管人們對之喜惡褒貶也好,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於古人的生活中,存在於文人的詩詞歌賦中,存在於浩如煙海的史籍中,存在於民間故事、成語典故中,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五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在給曹聚仁的信中曾頗為感慨地說:“中國學問,待從新整理者甚即如……社會史、藝術史、賭博史、娼妓史、文禍史……都未有人著乎。”今天,魯迅先生生前的設想,有些已由有誌者著力完成。有些還是空白,賭博史即其中之一。我們所撰的這本小冊子,不敢妄稱一部賭博史,隻是想循著前賢的思路,對中國古代賭博文化的研究做一點淺陋的嚐試。如果讀者能通過本書從賭博的角度加深一點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並進而引發一些思索和啟迪,那將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同時,亦希望碩學方家批評教正。
§§一、形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