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強扶持引導,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將特色產業培育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切入點,加強扶持引導,促進工業化、產業化進程。一是發展壯大旅遊產業。加快開放步伐,積極引進州外投資主體參與旅遊資源開發,加強黃河三峽、和政鬆鳴岩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景區服務功能。二是做大做強商貿流通業。圍繞服務蘭州和藏區市場,加快物流園區和市場建設,全麵建成廣河縣西北茶城等項目,爭取開工建設臨夏縣黃泥灣物流園區和臨夏市四家咀商貿中心。三是扶持引導清真食品、民族特需用品和皮革等特色產業發展。以清真牛羊肉、乳製品為重點,加大宣傳推介力度,爭取引進在全國有影響的清真食品加工企業來臨夏投資,提升臨夏州清真食品產業檔次。
(四)加快城鎮和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臨夏州區域經濟中心、各縣縣城、重點集鎮和經濟園區建設,努力推進城鎮化進程。按照統籌臨夏市和臨夏縣建設臨夏州區域經濟中心發展布局的要求,全麵加快臨夏市東城區道路、給排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前河沿東路、光華東路和慶勝東路延伸拓通工程,推動東城區形成規模。進一步加快大夏河南岸開發建設。著手編製西城區控製性詳規、建設性詳規和土地利用規劃,啟動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集中力量推進縣城的規劃建設,完成和政、康樂、永靖、積石山縣縣城二版總體規劃修編,加快永靖縣古城新區、廣河縣河北新區、和政縣城開發建設進度,加快完善集中供熱、生活垃圾、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不斷提高服務功能。依托甘肅臨夏經濟開發區建設,加快臨夏縣新城區建設。在嚴格執行耕地保護政策的前提下,加快建設用地報批,全年擬審批建設用地392.24公頃,為項目建設、城鎮開發提供用地保障。科學編製規劃,加大東鄉達板、積石山大河家、永靖鹽鍋峽等重點集鎮改造建設力度。通過爭取國家投資、銀行貸款等形式,加快園區基礎建設,出台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營造良好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推動形成生產規模。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加大投入,認真落實好各項惠民政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把落實惠民政策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長效機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努力實現惠民政策效益最大化。繼續實施轉移就業工程,加大勞務培訓力度,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係,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麵,新增農村低保對象6.38萬人。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力爭解決20萬人飲水安全。硬化農村道路
300公裏,建成“一池三改”
戶用沼氣池1萬戶,改造農村危舊房4萬戶,新建廉租住房14.8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21.75萬平方米。紮實做好永靖縣、臨夏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加強社會救助體係建設,建立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製度。紮實開展防災減災工作,加強救災資金和物資使用的監督檢查,建成州救災物資儲備庫項目。積極籌措資金,全麵完成省州為民辦實事工作。
(六)認真落實教育優先戰略,全麵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立足提高全民素質,全麵加快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結合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步伐。繼續鞏固擴大“兩基”成果,切實提高入學率和鞏固率,為通過國家複查驗收打好基礎。加強高中教育,全麵實施高中新課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學校管理,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麵完成州農校、衛校、民族學校3所學校資源整合工作,建成州職業技術學校一期工程,完成5000人的招生任務。繼續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州中醫院搬遷項目,加快各縣(市)醫院標準化建設,改善基層衛生機構條件,著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推進國家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和統一配送,逐步實現基本藥物零差價銷售,穩步提高新農合參合率和保障水平。積極開展國家級、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縣創建工作,繼續實施“少生快富”工程,全麵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不斷提高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全麵建成8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64個農家書屋,積極推進花兒、磚雕、雕刻葫蘆等文化產品的產業化。加大“西新工程”實施力度,抓好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項目建設,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工作,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製度,為特色農業、畜牧養殖、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供科技服務。加大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力度,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不斷提高群眾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