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機(1 / 2)

明鎮北關外,塔魯木衛下轄之女真納喇氏與蒙古土默特部兩大部族陳兵於此,雙方劍拔弩張,大有誓死拚殺之意,而明鎮北關的守將李之燦立於關城上看著這一幕,皺頭緊皺。

李之燦現任參將一職,負責鎮受鎮北關,大過年了連家都不能回。而這兩撥仇敵帶足人馬來到關前,納喇氏要向土默特部討個說法,而土默特部則稱冤枉。

作為中間人和調解人,李之燦好一陣頭痛。他已經知道事情的經過了,納喇氏族長納喇孔齊的兒子被殺,孔齊懷疑是蒙古人幹的,因為命案現場留下蒙古人常用的長箭,而蒙古土默特部正好是他的鄰居,最值得懷疑。所以,這位憤怒的部長就帶齊人馬要找土默特人拚命。

土默特部的族長哈代聽到風聲,馬上派人向納喇氏做澄清,說不是自己的族人幹的,孔齊自然不信,這不,吵著吵著就吵到了離塔魯木衛最近的鎮北關來,一致要求李之燦給個說法。

就這一點破事,吵得人連年都過不安穩,李之燦臉色自然好不到哪去。

要說遼東各部族之間的矛盾本來就深,相互間打打殺殺利於維護明朝的利益。可問題的關鍵是這一次不是女真族的內部矛盾,而是女真族與蒙古族之間的矛盾,按說,李之燦可以各打五十大板然後宣布關外和解,可是朝廷現在風向變了,上頭要求他善待除了也先所部之外的蒙古人,以達到分化削弱也先部的目的。但是如果一昧偏袒蒙古土默特部,女真納喇部肯定不會罷休,天知道這些憤怒的女真人會幹什麼。

為了維穩,兩邊都不能惹,所以李之燦才會這麼頭痛。最後實在沒招了,隻得請兩個部落的族長都到關內來和談,談來談去都沒個結果,最後,李之燦隻得許諾說再給納喇部補發十道敕書,兩邊都先別動手,等查明案情的真相再說。

納喇部雖然還是很不滿意,不過李之燦明確表示,如果納喇部再私下向土默特部尋仇,以後就不給他發敕書了。這一個警告非常有效,孔齊嚷嚷了一會就不再多說了。

兩個部落吵嚷嚷的時候,真凶卻早就離開了塔魯木衛的轄地,到了鬆花江畔。時值隆冬,江麵上早就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打馬就過。而鬆花江的東南麵一馬平川,行進的速度大大提升。臘月二十三,明朝軍事重鎮——六堡就出現在楚天易一行人的麵前。

這一路上,楚天易沒少遇到女真人,大多都想打他的主意,誰讓他手上有十四匹馬呢,要知道,馬可是貴重的物資,一匹馬少說也能換到幾石糧食,在遼東這種誰的拳頭硬誰就是王法的地方,想讓這些人安分守己是不可能的。

楚天易最痛恨那些打劫他的人,這一路上見一個劫匪就殺一個,絕不留活口,總之沒少得罪人,惹得沿途很多部落都像女真納喇氏與蒙古土默特部那樣劍拔弩張,紛紛到明朝邊將那裏去上訪,各關鎮的將領壓力倍增,遼東一帶大有風雲變色之勢。

+++000+++

臘月二十四,六堡鎮內,一位年輕的“相士”抬頭看了看濃雲遍布的天際,掐指算了算,臉色頓變。那相士匆匆收攤,快步出城,口中還吟道:“天崩地坼,真龍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