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心理測評
心理測評也稱心理測驗或心理素質測評,是通過一係列科學方法測試個體的智力水平和個性差異的一種測試方式,是將科學與經驗有機結合起來,針對評價目標,通過定性、定量的方式,對人的能力、個性、知識水平、職業傾向和發展潛力等方麵進行綜合測試、分析和評價。它是建立在教育測量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管理學、計算機技術等基礎上的一種綜合選拔人才的方法和體係。
二、為什麼要進行心理測評
心理素質測評具有了解個人心理素質和能力的作用,在人才選拔中,具有合理“用才”的作用。通過心理測評,可以了解一個人是否符合某一崗位的需要,可以比較客觀、真實地了解一個人的個性與能力,以便將他安置到適當的崗位上去,以保證人盡其才。因此,目前國內外許多行業都將心理測驗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心理素質測評可以幫助被測者認識自己某些能力上的不足而有的放矢地進行培訓提高,也可以幫助被測者認識自己個性上的缺陷而有意識地在工作生活中改進、校正。
美國心理學家卡特最先提出心理測評這個詞。1904年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製了第一個兒童智力測驗量表,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量表。此後,心理測評蓬勃發展,各種各樣的測驗層出不窮,並且不再局限於能力的測量,而擴展到氣質、性格、興趣價值觀、人際關係、情緒和動機等大量的心理學領域。二次大戰後,許多企業家看到了心理測評在招聘人員中的積極作用,由此,心理測評技術得到了很大發展,被廣泛用於社會各個領域,並很快成為人才測評的主要技術和工具。
我國的心理測評主要是在1978年以後開始廣泛運用於實踐。隨著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心理測評技術在我國各個行業選拔與安置人才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
三、心理測評的特點
能深入了解人本身的特質,能夠發現許多其他方法難以考察的信息。
比其他方法更具有客觀性。
更多的定量化使所測內容更精確,且具有較好的可比性;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供關於一個人的大量情況,提高測評效率。
可信度高,同時操作比較簡便。
可以大規模團體施測,效率高,費用也較低。
四、心理測評的組成
規範的心理測評應包括:
測試題目:測試題目必須是從相關的大量題目中經過比較和篩選所確定的,必須能夠根據心理測驗要求,所需要的個人特征,同時必須保證心理測驗題目在相當時間內的穩定性。
施測方法:測試的方法必須經過嚴格的標準化,包括測試材料(問卷、答題紙等),物理環境照明、間距等主試的指導等都基本一致以盡量保證平衡一些可能對心理測驗結果產生影響的無關因素。
計分方法:心理測驗的計分方法應該從心理測驗的原理出發,根據心理測驗的常模,確定統一、規範的計分方法,以保證心理測驗結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技術指標:心理測驗必須有客觀、真實的技術指標,包括信度、效度、區分度等等,技術指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心理測驗的質量和效果。在國外,沒有提供技術指標的心理測驗是不能使用的。
結果解釋:心理測驗必須提供對有關數據結果的解釋方法,同時必須根據心理測驗的常模,保證心理測驗解釋方法的規範性和一致性。
五、心理測評的基本要求
心理測驗是經過科學研究精心設計的產物,一個有效的心理測驗必須符合以下五個方麵的要求:
標準化。指的是進行一項心理測驗的條件和程序上的連貫性和一致性。標準化體現在心理測驗的編製、實施、記分以及心理測驗分數解釋等一係列環節。在心理測驗過程中,可能導致隨機誤差的因素很多,從受測者方麵講,有其身體健康狀況、動機、注意力、焦慮程度、心理測驗經驗等;從主試者方麵講,有其年齡、性別、態度、語調、主試經驗等;從施測過程方麵講,有心理測驗場地的噪音、溫度、光線、房間大小、設備運行狀況、記分、評分等;從心理測驗內容方麵講,有指導語的清晰程度、內容取樣、內部一致性等。為了提高心理測驗的信度,就需要努力克服這些因素造成的影響,盡量實現心理測驗的標準化。
標準化有三點好處:一是可以減少無關因素對心理測驗目的的影響,使測量準確、客觀;二是有統一標準,便於對不同人的心理測驗成績進行比較和交流;三是同一份心理測驗可用於許多人並可以反複使用,較為經濟。
客觀化。主要指在給心理測驗結果打分時,必須堅持統一的打分標準,使打分過程客觀化,不受任何評分者的主觀判斷和偏見所左右。
常模。常模是指某一標準化樣組在某一心理測驗上的平均分數,作用是給心理測驗分數提供比較的標準。一個心理測驗的常模不是永遠不變的。
測評標準有兩種基本形式:
一種是效標參照標準,依據參評內容與測評目的而形成的測評指標體係,它與測評客體本身無關,例如飛行員選拔標準來自於對飛機駕駛工作本身的直接描述,這種選拔標準就是效標參照標準;
另一種是常模參照標準,是對測評客體的外延的比較而形成的標準,它與測評客體直接相關,如幹部選拔標準,它不是客觀的與絕對的,而是主觀的與相對的,是低於參加幹部選拔的所有候選人的“一般”水平的人被淘汰。
信度。即可信度,是指心理測驗的穩定性,即對一項心理測驗所產生反應的一致性。就比如一把尺去量物,無論你量、他量、我量,今天量、明天都是一致的。隻有這樣,這把算有用。否則,就是靠不住的。
效度。也就是有效性,是心理測驗對於所要了解的心理特征進行評定的有效程度。是心理測驗的有效性和實用性的指標。好的心理測驗必須客觀、可靠,但客觀、可靠的心理測驗不一定就是好的心理測驗,一個心理測驗所要求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就是他的有效性,即實現心理測驗目的的程度。一個好的心理測驗,應該能夠帶來實際效用。
六、心理測評的編製流程
心理測驗的編製工作是一個反複總結經驗、反複修改、反複提高的過程。
編製測驗的方法,依據測驗的性質不同而異。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的測驗,編製的具體過程是不同的。通常,心理測驗的編製程序具體如下:確定測驗目的、對象、用途;
確定性質:常模參照--標準參照;確定心理測驗內容;
製定心理測驗計劃;
題目篩選:擬稿、預測、題目分析、定稿;
標準化:內容、時限、指導語、施測、評分、常模;
測量學分析:信度、效度;
編寫心理測驗指導書;準備待用的心理測驗。
七、心理測評的操作程序
公務員心理素質測評的操作程序一般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統計階段和應用階段。各階段的步驟如下:
(一)準備階段測評決策;
建立測評機構;調查研究與工作分析;設計測評要素體係;
編製測評標準體係;
測評工具的選擇與研製;測評方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