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提香的妍麗性感女性美(1 / 3)

提香(1490-1576)原名蒂齊亞諾·維契利。“蒂齊亞諾”的英語稱為“提香”,故人家稱他為提香。他生於皮耶偉·迪·卡多雷,1576年8月27日卒於威尼斯,他9歲赴威尼斯學藝,一度與喬爾喬內緊密合作,在喬去世後成為威尼斯畫派的領袖。他在文藝複興畫壇活躍了60餘年,作品遍及西歐各國,並以絢麗的色彩和健美的造型樹立了新的藝術典範,可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為首的佛羅倫薩藝術傳統爭雄,對西方藝術影響極為深遠。提香是一位官方畫家,榮譽、金錢、地位始終不離其左右,使他能有一個舒適的作畫環境,故此作品非常之多。

威尼斯畫派原來就以色彩見長,這一特色經貝利尼及喬爾喬內而在提香手中發展到極致,終於完全擺脫了文藝複興藝術的主流——佛羅倫薩畫派的著重線條描繪的傳統。提香早期與中期的繪畫在用色方麵已很傑出,形體輪廓還是較鮮明,近看遠睹皆宜,晚期創作則用寬大粗放的筆觸和成堆的顏料繪成,隻有遠看才能領會其完美。這個變化在16世紀時已被世界注目,但真正能了解其意義的藝術家卻不多。實際上它標誌真正的西方現代油畫的完成,並從技法的突破影響到藝術造型從物象理解為主轉變到憑光色構成的視覺印象。因此它不僅是17至18世紀西方繪畫的主要源頭,而且影響了以後的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畫派。

提香的藝術風格是壯麗、熱情且富於想象的,色彩豐富燦爛,藝術語言奔放有力。《天上的愛與人間的愛》是他的早期作品,也是他的傑作之一。作品描繪的是美狄亞與維納斯的相會,裸體的維納斯勸她身旁的美狄亞去協助伊阿宋盜取金羊毛,但從畫麵情節來看這種說法又很不確定,所以內容至今未定。然而提香並沒有把神話傳說本身作為創作注意的中心,而主要在於通過神話情節來揭示人的完美形象與純潔高尚的精神品質。此畫多少還受一點喬爾喬內的影響:牧歌式的情調,寧靜優美的大自然風景,人物的嫻雅和陷於沉思的微妙精神狀態。他自己獨特的風格則具有一種特殊吸引人的力量,主要在於他肯定了人的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的豐富多彩,這正是當時人文主義者的理想與渴望,在提香的許多作品中都貫穿著這種精神。可以這麼說,素描是提香藝術的框架,色彩則是其藝術的生命。

提香是特別出色的色彩畫家,“現代西方油畫之父”。他在畫麵上對色彩的大膽運用,對冷熱色彩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對色彩關係的微妙而精確的掌握處理,這些即是提香藝術的主要特色,亦古今中外同行們所深深歎服和借鑒的地方。《聖母升天》是一幅祭壇畫,它在16世紀被譽為“近代第一傑作”。此畫表現了聖母升天的情景:馬利亞身軀矯健,衣衫飄逸,在跳著環舞的小天使們的簇擁下扶搖直上,好像被一種激情所充溢,生命的起源在聖母身上取得勝利,這幅宗教題材的畫,包含有對天庭的大膽挑戰,宣揚了人的精神自由。此畫分為三段:地上的聖徒群眾、雲中升天的聖母和天頂的上帝。采用的環形構圖吸收了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風格,然富麗的色彩和熱情奔放、充滿生命力量的人物形象則體現了提香的獨特風格,而且,在表現強烈的運動、力量和雄偉的體魄方麵,不僅可以和米開朗基羅媲美,而且為威尼斯畫派開拓了全新的領域。

在提香生活的時代中,西方藝術界發生了一件重大的繪畫技法的革新:

畫家們開始在帆布上作畫,而不僅是在嵌板和牆壁上作畫。帆布有粗糙的布紋,跟光滑的嵌板或牆壁作畫效果不一樣,這種繪畫傳統是提香所奠定的。

《安德裏酒徒》是提香為費拉拉公爵阿方索·德斯特宅邸所作的係列畫之一。此畫原為個人觀賞而作,卻不乏教化意義,內容為描繪在愛琴海基克拉迪斯群島中的一個叫做安德裏的小島上,居民們正在縱情狂歡,飲酒作樂,談情說愛和跳舞,以慶祝酒神的節日,圖中右下角有一位挺胸仰臥的裸女,其姿態令人聯想起幾百年以後戈雅的名畫《裸體的瑪哈》中的裸女姿態。裸女旁邊有一個小男孩,他正在天真地撒尿,整個畫麵色彩濃豔明媚,十分活躍,體現了提香在色彩運用方麵的非凡才能。

《巴庫斯與阿麗亞德尼》是提香的油畫傑作。此畫的誕生標誌了提香創作旺盛時期的到來。畫麵的內容是:少女阿麗亞德尼被負心漢漢忒修斯遺棄在那克索斯海島上,酒神巴庫斯來到海島向她求愛,使這位心靈受到創傷的少女獲得了真正的愛情。這幅作品是提香對人生幸福與歡樂的狂熱頌歌,他在畫麵上一變那種靜謐、柔和的情調,轉向熱情奔放的表達,畫裏的人物已絲毫感受不到禁欲主義或封建禮教的束縛,他們都好像掙脫了韁繩的野馬,在那裏自由地狂號奔馳,人的意誌和個性已得到完全自由的伸展,這樣的精神從少女和酒神的形象上得到精致的表現。提香歌頌人生歡樂的作品,不是引導人們以“得過且過”的消極心理來對待生活,卻是要人們相信未來。因此,他的作品中才會滲透著那樣豁達明朗的、英雄氣概的歡樂精神,這幅作品可以看做是藝術家奉獻給充滿自信的人類感情的美與力的讚歌。畫麵上氣氛熱烈,色彩十分豐富鮮豔,生活味十分濃鬱,這就是提香的風格。當然,他的這種藝術風格與他的人生處境的得意非凡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