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拜占庭美術的附庸(1 / 1)

公元6至8世紀的意大利美術實際上是拜占庭美術的附庸,因為隻有在拜占庭帝國占領的意大利北部,才有較為正規的美術活動。東哥特人在意大利取得勝利後,於493年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其首都為拉文納。東哥特王國存在的60年中,在拉文納建造了一些極為壯觀的建築物。這些教堂建築以早期基督教的巴西利卡式為範本,無論建築風格還是鑲嵌畫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高度。東哥特人還建造了一座很特殊的陵墓,埋葬著狄奧多裏克皇帝。陵墓是一座集中式的雙層建築,從其形製和設計思想來看,體現了一種民族大遷徙時代的特征。這座陵墓在空曠的海岸上,十分雄偉壯觀,顯得氣勢不凡。

東哥特被拜占庭消滅後,倫巴德就入侵意大利並定居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建立了倫巴德王國。倫巴德人的建築是非常原始的,素有“倫巴德人的小教堂”之稱。他們的藝術以平麵裝飾為特色,契維塔·卡斯傑蘭納的大教堂的柱廊牆上所鑲嵌的狩獵浮雕,描繪的畫麵雖然簡單,然而卻具有濃厚的裝飾色彩和所謂蠻族的獨特藝術風格,充滿著豐富的想象和創造力。

8世紀以後,意大利北部、中部被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建立起來的加洛林王朝統治,查理曼矢誌恢複古羅馬的繁盛,為了恢複羅馬帝國的封號,查理曼在文化上極力發揚古羅馬的傳統,召集一批文人學者收集整理古籍,讓藝術家仿照古典樣式進行創作,以宮廷為中心形成了複興古典文化的潮流,曆史上稱之為“加洛林文藝複興”。然而由於政治上的附屬地位和經濟的緩慢,意大利的美術直到11世紀仍無重大發展,不過是加洛林美術和奧托美術的延伸而已。同時,南部的西西裏島長期受阿拉伯帝國統治,伊斯蘭教美術傳播於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