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連飛機都上不去,理應就此作罷,但是米·威爾遜並沒有放棄,養好傷之後,他雇了一位當地人做向導,又上去了。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米·威爾遜的勇氣,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由於當時的設備還比較落後,在這種情況下上山,等於是玩命的行為。到了山上之後,若不巧遇上一場風暴,必將葬身雪海!
米·威爾遜失敗了,而且為此獻身,他的無畏精神值得世人尊敬。在此之後,英國人分別又於1935年、1936年、1938年、1947年一次次向珠峰衝擊,無一成功,均告失敗。需要說明的是,根據資料顯示,從1921年到1947年,在英國人頑強地向珠峰發起一次次衝擊時,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其他國家參與其中,也就是說,英國人在征服珠峰的曆史上,不僅是敢於吃螃蟹的人,而且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1950年,西藏剛剛解放,當時的局勢比較緊張,中國禁止外來的越境登山者入境,從那年起,國外的登山隊都取道尼泊爾,從南坡上去。事實證明,南坡雖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相對北坡而言,要安全多了。從1950年到1952年期間,從南坡嚐試登頂的人們,雖然同樣沒有成功,卻也沒有傷亡。
1953年是注定要被載入史冊的一年,英國人在連續十餘次登頂失敗後,終於在這一年爬上去了,實現了多年來的夢想,並在成功登頂後,留下了一句有名的粗話:“我們終於打敗了那狗娘養的。”
這話的確有點兒粗俗,但是這正好表達了當時的人對珠峰又愛又恨的情緒,我們有理由相信,此話並非是對珠峰的不敬,而是人類從地球之巔下來後,所抒發的一種激動的情緒而已。說這話的人是新西蘭著名探險家埃德蒙·希拉裏,他是跟隨英國登山隊上山的一員,有幸成了世界上首次登頂的人,而永遠地被記錄在了史冊裏。
在埃德蒙·希拉裏第一次征服珠峰之後,人類對這座高峰的探險實際上才剛剛開始。如果要把1953年之後到今天的登山記錄全部列出來,需要好幾頁紙,比如有首位登上峰頂的殘疾人、女性、盲人,等等,這裏不一一贅述。在說完登峰之後,我們開始一個新的話題,即珠穆朗瑪峰的形成。
地球之巔的來曆
人們對珠穆朗瑪峰的興趣無非兩個,其一是上麵說到的攀登,另一個就是它的形成。的確,8000多米的巍巍之峰、地球上最高的地方,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其本身就是一個饒有興趣的話題,而實際上,這個問題說開了,也沒有多大的神秘性。
在最早的時候,現在的喜馬拉雅山一帶,包括珠穆朗瑪峰在內是一片汪洋大海,造成綿延幾千裏茫茫山峰的根源還是大自然的變化。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在地質年代,大陸上大量的沙石被衝刷到海裏,經過一段漫長的時期,沙石在海裏所堆積的高度達到3萬米,形成積岩層。當然,這隻是一種推測,因為這裏麵涉及一個問題,按常識來講,沙石能夠被衝刷到海裏麵去,地勢必須由高到底,沙石可以在海裏堆積到3萬米的高度,那麼當時的海洋到底有多深?這個問題,由於年代太過久遠,一時還無法考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喜馬拉雅山和珠峰的形成,是經過了一次造山運動。
所謂造山運動就是地殼受到擠壓,大規模的地麵隆起變成了高山,目前,我們能夠觀測到的最後一次造山運動就是著名的燕山運動。根據推測,喜馬拉雅山就是在那次地殼運動中被抬出海底的,那也是近3000萬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地殼活動。在這之後,山脈以每萬年升高20厘米到30厘米的趨勢漸漸增高,有趣的是,喜馬拉雅山的抬升之勢到今天一直都沒有結束,而珠穆朗瑪峰受到喜馬拉雅山高升的影響,每年也要升高1厘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