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策略”作為績效管理第一大要素呢?如若在“正確的做事”和“做正確的做事”兩者中選擇其一,你會選誰?相信智慧的人都會選擇“做正確的做事”。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個道理提示我們,在績效管理體係建立之初,“策略”選擇的重要性。

企業績效管理體係設計和運行得好與不好,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在做績效管理項目時,每到一個企業,都會問員工兩個相同的問題,一是“您覺得公司的績效做得怎麼樣?”一般的回答都是“一般吧”或是“不太好”,接下來的第二個問題是“您認為績效沒有做好的原因有哪些?”很多人都會說,績效做得不好是指標的問題、人的專業性問題、領導的重視問題等,這些都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大家關注在現有績效體係裏,哪個環節沒有做好,而忽略了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現有的績效管理體係本身是否有問題。

怎麼判斷現有的績效管理體係本身是否有問題呢?在設計績效體係之初,有沒有對企業本身進行過係統地分析,有沒有在係統分析的基礎上,對績效管理工具進行研究,有沒有在績效管理工具研究的基礎上,對績效體係的搭建,作出策略上的判斷。

這種分析、了解和判斷能夠幫助HR認清企業的績效管理現在是什麼樣,問題在哪裏,應該做成什麼樣。隻有把這些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證在“做正確的事”。

以下三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完成績效策略分析和選擇的工作,它們分別是:係統分析企業、了解績效管理工具和選擇績效管理策略。

通常情況下,為企業設計績效管理體係之初,往往會從以下三個維度對企業進行係統分析,它們分別是:企業行業特點分析、企業規模分析和管理基礎分析。

維度一 行業特點分析

對企業進行係統分析的第一個維度,是對企業所在行業的特點進行分析。行業特點對企業的經營策略和績效管理體係影響深遠,經過多年的總結與提煉,分別按照產業特征、資源特征和服務對象特征三個方麵,對行業特點進行分析。

壟斷行業和充分競爭行業

按產業特征,企業可被分為劃分為壟斷性行業企業和競爭性行業企業兩種。其中,處於壟斷性行業的企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憑借技術上的優勢,進行行業上的壟斷,如美國的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係統,因為雄厚的技術優勢,幾乎壟斷了全球各國的電腦操作係統,另一種是由國家控製下的壟斷企業,如我國的煙草、電網、石油、電信等“國有企業”形式的壟斷。在我國經濟現狀下,第一種形式的壟斷很少,華為勉強可以算一個,第二種行式的壟斷比較常見。

對處於“國有企業”形式的壟斷企業來說,其特點在於受國家管控力度較大,這些企業的供應商、客戶、資產、利潤、管理水平和效能對其正常運轉的影響都較為有限,什麼對它們影響最大呢?是國家政策。所以,在設計這類企業績效體係時,最關注兩個方麵內容,一是國資委的考核要求,二是加大風險防控的力度。

2009年12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下發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此辦法詳細闡述了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範圍、考核指標、計算方法和獎懲措施。所有央企都需遵照此辦法來設計自己的考核體係和考核指標。即國資委的考核要求。

其次是加大風險防控力度,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央企從事的領域和業務與國家安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在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依法規範企業安全生產行為、確保國家穩定發展等方麵,起著絕對的表率作用。這一點從央企的口號中能過明顯感受出來。

這些口號說明,風險防控對壟斷企業來講,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建設央企績效管理體係時,要多考慮這方麵因素。

對於處於充分競爭行業的企業來說,恰恰相反。隻有排在行業前幾名的企業,才會關注風險防控及法律政策方麵的因素。那麼對於充分競爭企業,最注重什麼呢?要在遵循行業自有特點的基礎上,關注自身市場地位和對標企業的對比關係。換句話說,企業發展的速度、利潤、規模最為重要,隻有對比大環境下提升了,才說明企業競爭力真正提升了。

對於這類企業來講,績效管理體係建設的方式方法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進步,能不能有效地加強企業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能不能推動企業發展。所以在設計績效體係時,會對供應商、客戶、資產、利潤、管理水平和效能方麵的指標,以及標杆企業的指標及參數更為關注。

勞動密集型行業、知識密集型行業、資本密集型行業按照占用資源的集約程度不同,企業可被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資金密集型行業企業和知識密集型行業企業。

勞動密集型企業是指生產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生產成本中工資與設備折舊占的比重較大,而研究設計支出所占比重較小的企業,比如紡織業、服裝、皮革、家具製造、食品企業、日用百貨等輕工企業以及服務性企業等。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成本和效率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設計績效體係時,應該更加關注各項成本指標及效率等方麵的指標。

知識密集型企業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生產高、精、尖產品,集中大量科技人員和科研設備的先進企業,比如電子計算機、飛機和航天工業、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工業、原子能工業、電子計算機軟件設計、技術和管理谘詢服務業。在這種企業裏,要麼擁有大量高、精、尖技術設備,要麼產品具有較高的知識與技術含量。對於知識密集型企業來說,將科學知識、科研成果、技術開發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為重要,所以在設計績效體係時,應該更加關注團隊協作、創新、技術成果積累等方麵的指標,另外還要注意科技成果產生現實後的共享機製的建立。

資本密集型企業是指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投資較大、技術裝備程度高、用人少的企業。此類企業需大量資金和技術設備,其產品產量同投資量成正比,在單位產品成本中,資金成本所占比重較大。資本密集型工業主要分布在基礎工業和重工業,一般被看做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工業化的重要基礎,如鋼鐵、冶金、裝備製造等重工業,以及金融產業與房地產。在這種企業裏,技術裝備多、投資量大、容納勞動力較少、資金周轉較慢,由於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絕大部分生產成本已鎖定,故此類產業隻有通過提高產品價格和功能來獲取更多利潤,所以在設計績效體係時,應該更加關注資金風險和投資回報能力等方麵的指標。

以企業為服務對象的行業和以終端消費者為服務對象的行業按照服務對象的特征,企業可被分為劃分為以企業為服務對象和以終端消費者為服務對象兩類企業。

以企業為服務對象的行業企業,與消費者接觸較少,一般以資源類、零部件製造類企業的居多,在績效體係設計時,上下遊企業的工作質量因素必須成為重點的考核指標,這裏的工作質量不僅指產品質量,還包括時間、成本、流轉的有效銜接和抗風險能力等,隻有通過上下流企業對企業自身接口的有效控製,來保證企業目標的可實現性,所以在設計績效體係時,應該更加關注流程節點和作業標準等方麵的指標。

以終端消費者為服務對象的行業企業,與消費者關係緊密,它們對上遊資源的依賴性較低,企業的生命線是客戶,因此在設計績效管理體係時,需要更多地考慮自身市場地位和滿意度等客戶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