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華
摘要: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要實現公平正義,必須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公正執法、服務大局的高素質的職業化法官隊伍,必須重視培養以公平正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養成,這也是人民法院改革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公平正義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關於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觀念的總和,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反映,是社會主義法治的精髓和靈魂,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法治領域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先進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內涵包括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麵。這五個方麵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本文僅就作為社會主義法治價值目標的公平正義的地位和實現途徑作一探討。
一、從法的起源探公平正義的靈魂地位
關於法律的起源,許多法學家都認為:法律的起源,是源自於人類的本能。作為一個動物性的人,原始人的本能就是飲食男女、撫育後代。而他在日常生活中看見別人怎樣做,他的本能就是想“我也有同樣的權利像他們那樣去做”。所以,當原始人為爭奪食物、爭奪配偶而發生打鬥衝突的時候,為了維護社會秩序的安定團結,一種確定各個人的“權利”、“義務”而且符合“公平、正確”的做法,就會在人群中得到產生。久而久之,這些做法演變成慣例、習俗,又慢慢演變成人們普遍遵從的行為準則,這樣,“公平”、“正義”這兩個人類大廈最重要的支柱便終於形成,而整個人類社會的秩序、法律就由此而產生。所以,公平正義是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終極企盼。
綜觀世界法製的起源和發展史,考察世界各國人民中流傳著的經典斷案故事,無論是所羅門智斷兩婦女爭奪一嬰兒親子權案件的公正、智慧麵孔,還是包公上懲貪官、下治惡吏、鐵麵無私、秉公執法的青天形象,都亙古不變地歌頌了這樣一個關於司法的價值理念:公平、正義。
順應人民的期望,完成統治的需要,使得各個時代各個國家的統治者們都在政治和法律的衝突中尋找著一種適度的平衡,在滿足統治階級維護統治的政治需要的前提下,無論是英美法係,還是大陸法係,法學家們都在嚐試著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演繹著尋求公正的最佳模式。從神明裁判到依法斷案,從實體法到程序法的產生和發展,可以說,世界法製的發展史就是公平和正義如何實現的思想史和實踐史。這一曆史發展到今天,就成為各個國家、各個法係采用何種方式使“公正”得以實現的競技史。
我國近年來所實踐的各種司法改革,也無不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而進行的。可以說,司法的公平正義是司法活動最根本的價值目標。司法公正理所當然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所要求的司法理念的靈魂。
二、司法公平正義的內涵
作為社會主義司法理念靈魂的司法公正,其內涵如何界定呢?
司法,是指司法機關將法適用於具體的人或事項的國家特殊活動。
公正,其英文單詞是justice,即公正、正義、正當、公平等意思。《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公平正直,沒有偏私”,我國普通百姓所認同的公正則是指公平正義。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公平正直強調司法機關的自我要求,體現了社會對司法機關在從事司法活動過程中的司法態度、司法價值目標等主觀方麵的要求;公平正義強調社會對司法的要求與評價,體現了社會對司法結果的客觀方麵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