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校教育的不足是青少年激情犯罪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
青少年學生激情犯罪問題突出,足以說明學校教育存在著一定的弊端。目前,“升學教育”,涵蓋了學校教育的大部分內容,使素質教育成為空談。青少年易受不良思潮的影響,加之他們接觸社會較少,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經不起挫折打擊,一旦走上社會,受到刺激,就扭曲變形,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學校在片麵追求升學率的同時,又缺乏與家長的正常思想溝通,使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存在的問題就會失去控製,也會為犯罪埋下種子。
(四)家庭教育的缺乏是導致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根本原因
家庭作為青少年第一教育基地,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方向性的作用。凡是家庭氣氛比較和睦的,孩子與父母的感情很容易交流,孩子的性格較為活潑、開朗、也容易向著健康的方向成長;而家庭氣氛較緊張的,特別是家庭結構殘缺的,子女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愛或感情無處寄托時,便會導致性格的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青少年在這樣的家庭中,生活壓力過重,對家庭易產生離心力,並且產生一種怨恨。當怨恨無處發泄時,就容易受到壞人的引誘而誤入歧途。另外,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也會導致青少年激情犯罪。父母過分溺愛容易使孩子形成惟我獨尊的性格和好逸惡勞、社會協調能力差等心理。相反,有些家長對子女實行高壓、專製和棍棒,使孩子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造成青少年的自卑、逆反、孤僻和對他人充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激情犯罪就成為其主要的犯罪類型。
二、預防青少年激情犯罪措施
預防青少年激情犯罪行為的發生,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我國政府對預防青少年犯罪高度重視,於1999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品行,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但是,法律所起的隻是監督和規範作用。要想更有效地預防青少年激情犯罪,還應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在淨化各方麵環境的同時,充分認識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危害。以矯治和消除不良心理為重點,從“心”抓起,防患於未然,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預防青少年激情犯罪的一條主線。因此,青少年激情犯罪的防治應從社會、學校、家庭以及青少年個人等多方麵進行。
(一)加強對社會風氣的整治力度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社會各界都要自覺地參與營造適合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首先,淨化社會風氣,堅持不懈地開展掃黃打非鬥爭,堅決查禁社會上黃、賭、毒等醜惡現象。對學校周邊的各種娛樂場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徹底清理,嚴格禁止遊戲廳、台球廳等不利於青少年成長的場所出現,而歌舞廳等公共場所,應對未成年人設立禁區。其次,要認真清理色情、暴力等非法、不健康的出版物,阻斷並清除物品的傳播途徑,防止色情、暴力、欺詐等不良信息進入青少年的視聽範圍,淨化社會環境。第三,應進一步健全社會教育管理機製,在社會上加大法律宣傳力度,提高青少年法製意識,如設置“法製谘詢熱線電話”和“法製信箱”,在廣播電台和報紙等開設“法製專欄”以案說法,使法律政策沐浴每個角落,切實預防青少年激情犯罪。
(二)學校應加強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