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傳記之尼米茲(3 / 3)

尼米茲和麥克阿瑟之間曾就此後作戰方向發生爭執。前者主張先獲得棉蘭老島空軍基地,孤立呂宋,進攻台灣和中國沿海,繼而打擊日本本土;後者則主張迅速攻占菲律賓並獲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支持。尼米茲派哈爾西率第3艦隊參加解放菲律賓的作戰。

1944年12月,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軍傷亡和被困人數約為75萬,共損失19艘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34艘巡洋艦和125艘潛艇。

攻克硫黃島之後,1945年4月1日,尼米茲命令向衝繩島發起突擊,守島日軍殊死抵抗,“神風”攻擊隊則向美軍艦船發動自殺性進攻。6月22日,該島陷落。美軍傷亡近5萬,日軍傷亡近12萬。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1945年9月2日,尼米茲代表美國參加日本投降儀式。戰爭期間,尼米茲獲得3枚優異服務勳章,10月5日被美國政府定為“尼米茲日”。

1945年11月,尼米茲出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繼續強調海軍的重要性。1947年11月任期屆滿卸任。與波特合著有《海上力量:海軍史》和《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1966年2月20日,尼米茲病逝於美國舊金山。在最後的彌留之際,尼米茲上將要求死後葬禮從簡,並把他埋葬在太平洋岸邊的夏威夷的國家公墓裏。因為這位來自深山的海軍上將,希望在公墓裏可以朝夕不停地眺望他曾經創造出蓋世偉業的蔚藍色太平洋。

為了紀念尼米茲,美國把70年代開發的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尼米茲命名,該級航母共十艘,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航母。

尼米茲級的首艦即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同時也是該級核動力航母中,唯一不是以前美國總統的名字命名的一艘。

尼米茲大事年表

1885年2月24日 出生於得克薩斯州弗雷德裏克斯堡的德國後裔家庭

1901年9月7日 考入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院

1905年1月 以優異成績畢業,開始在“俄亥俄”號戰列艦實習,獲少尉軍銜

1908年 任“迪凱特”號驅逐艦艦長

1909年 分配到潛艇部隊任職

1913年4月 與凱瑟琳·布·弗裏曼結婚

1913年5月 赴德國學習工程技術

1913年7月 任“莫米”號油輪輪機長

1917年8月 調大西洋艦隊潛艇部隊任技術助理一職,升為海軍少校

1918年 隨潛艇部隊赴地中海和大西洋水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20年 奉命建造珍珠港基地,升為海軍中校

1922年 進入海軍軍事學院深造,獲上校軍銜

1926年 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海軍軍官後備訓練團教官

1929年 任聖迭戈基地第20潛艇分隊司令

1931年6月 任“參宿七星”號驅逐艦艦長

1933年 任“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艦長

1935年 任海軍航海局局長助理

1938年6月 任聖迭戈第2巡洋艦支隊司令

1938年6月 升為海軍少將

1938年8月 任第1戰列艦支隊司令

1939年1月 任第7特混艦隊司令

1939年4月 任海軍部航海局局長

1941年12月15日 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

1941年底-1944年底 指揮珊瑚海、中途島、所羅門群島、萊特灣等海戰和登陸戰

1944年12月19日 升為海軍五星上將

1945年9月2日 代表美國出席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1945年10月5日 美政府命名該日為“尼米茲日”

1945年12月15日 任海軍作戰部部長

1947年12月 退出軍職

1949年4月 任聯合國克什米爾問題督察員

1951年 出任聯合國“友好大使”

1953-1961年 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董事

1966年2月24日 病逝於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