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攻下吉爾伯特群島後,才能對馬紹爾群島進行照相偵察和建立起轟炸馬紹爾群島的機場。奪占吉爾伯特群島,成為尼米茲“電流”計劃的進攻目標。
吉爾伯特群島遠征軍的司令為斯普魯恩斯兼任美太平洋第5艦隊司令。第5艦隊登陸的時候,在戰術上受第5編隊指揮,指揮官為特納少將。
進攻日期定為11月20日。
美軍在“電流”計劃的最終奪取目標上出現了分歧。奪取吉爾伯特群島的哪幾個島嶼?是否需要進攻瑙魯島?塔拉瓦環礁建有陸基飛機機場,是“電流”計劃的主攻目標。
阿貝馬馬島上的機場也快建成了,是盟軍奪取的第二個目標。
進攻塔拉瓦時,距離瑙魯島隻有380海裏的瑙魯機場是較大的威脅。後來,盟軍發現情況與原來設想的不一樣。瑙魯島的形狀像頂帽子,周圍狹窄的海岸平原環繞,在平原上日軍修建了機場;在島上的高地上,日軍建有岸防炮。日軍把瑙魯島挖得到處都是洞。
攻下瑙魯島,一個美國陸戰隊的整編師可能還不夠。可是,美軍在登陸塔拉瓦的同時,艦隊沒有力量運送一個師到達瑙魯島。
若要攻下馬金環礁,用一個團就夠了。結果,占領塔拉瓦環礁、阿貝馬馬島和馬金環礁成為“電流”計劃的主要作戰目標。
特納負責指揮北路登陸部隊進攻馬金環礁,希爾負責指揮南路登陸部隊進攻塔拉瓦環礁。
距離塔拉瓦2100海裏的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是美軍在中太平洋最大的補給中心和海軍基地。
美軍不斷地擴建和發展珍珠港基地,日軍偷襲珍珠港後,基地的設備、油庫和設施沒有被摧毀。
擔任“電流”計劃的第5艦隊,其規模等於非洲“火炬”計劃的兩倍,而吉爾伯特群島資源匱乏、缺乏補給品、勞工。
讓護航運輸艦往返4200海裏到珍珠港進行補給,在時間上不允許。如何對第5艦隊進行補給呢?
另外,攻下吉爾伯特群島後,要對吉爾伯特群島進行補給,還要給馬紹爾登陸的登陸部隊進行補給。在吉爾伯特建立海、空基地需要從珍珠港運送大量的物資。馬紹爾群島的登陸戰需要更多的物資,而且路途遙遠。
為了滿足補給需要,盟軍成立了海上機動補給基地。第1個海上浮動基地——第4勤務大隊於1943年11月1日成立。第4勤務大隊共攜帶2萬登陸部隊一個月所需的糧食和醫藥用品,高射炮的3個彈藥基數,地麵武器的1個彈藥基數,航空炸彈的10次作戰彈藥量,各種各樣車輛和機器所需的15天燃料,大量的配件和修理設備。
不久,盟軍成立更大的第10勤務大隊,第4勤務大隊並入第10勤務大隊。第8勤務大隊抽出一部分油船組成浮動加油隊,根據預定的計劃,每艘艦艇都能夠得到油料補充。
海上浮動基地在後勤方麵作為珍珠港的延伸部分給海上的美艦隊服務。盟軍仍然需要在前沿島嶼上修建基地。海上浮動基地和航空母艦編隊組成快速航母編隊,使盟軍在太平洋上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