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時,日軍官兵必須以自殺來代替投降,否則在國人和家人眼中就是永久的恥辱。
日軍麵對的是同他們完全不同的宗教信條的盟軍戰俘,這些戰俘們把自己當做活人來對待,根據《日內瓦公約》,這是一項權利。但實際上,盟軍戰俘們完全生活在恥辱中,因而他們每個人都成為可以虐待和屠殺的對象。
攻占香港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發揮海空優勢,盟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節節敗退。自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4月底,日軍僅以1.5萬人的代價,擊潰了美國、英國、荷蘭和澳大利亞在遠東地區的30多萬軍隊,依次吞並了泰國、馬來亞、新加坡、緬甸、菲律賓、荷屬東印度群島,日軍連香港等一些小島都不放過,擴張386萬平方公裏,日占區1.5億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日軍奪取了豐富的戰略資源,完成了戰爭初期的任務。
香港是英國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海、空軍基地,戰略地位重要,是英軍進入中國的前沿基地。美國長期扶植親美的蔣介石政府,想把中國改造成二等強國,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製衡蘇聯、日本和英國勢力的重要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隻是聲援中國,擔心中國強大後收複香港,那樣的話,印度、緬甸等各殖民地人民也會效仿中國。
1938年10月,日軍攻克廣州後,香港變成了孤島。1940年法國投降後,在香港的英軍感到更加不安。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1941年10月,英國連忙派兩個加拿大營增援香港。
香港的陸軍兵力增加到1萬人,還有海空軍。在日軍進攻以前,香港英軍以為日軍將從海上進攻,把防禦重點放在海麵。
日軍為了攻占香港,調集了第23集團軍所屬第38師、第51師第66團和第1炮兵隊,陸軍航空兵一部和第2艦隊。
1941年12月8日淩晨,日軍航空兵攻擊香港的啟德機場,日海軍在海上封鎖香港島。日軍第38師從深圳進攻九龍半島。
12日,日軍在英軍防線上打開了缺口。12月14日,英軍退回香港島。12月18日晚,日軍兵分3路攻占香港島的東北部,切斷香港的水源。12月25日,英軍被迫投降。
關島是美國在馬裏亞納群島的重要基地。1941年12月10日淩晨,在日海軍第4艦隊航空兵的支援下,日軍兵分3路在關島登陸,當天下午占領關島。500名美軍繳械投降。
威克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的海空基地。在威克島的美軍有450人,1000多名工程人員,擁有18門火炮,12架戰鬥機。
1941年12月8日,36架日轟炸機轟炸威克島,擊毀7架美機。12月10日,日第4艦隊的一支分艦隊搭載海軍陸戰隊撲向威克島。美軍炮兵和4架戰鬥機猛烈地攻擊日艦隊。日軍驅逐艦被擊沉2艘,被擊傷2艘,巡洋艦被擊傷2艘,日艦隊連忙撤退。
12月23日,日艦隊得到2艘航空母艦和3艘重巡洋艦的增援後,再次登陸,占領了威克島。
日本在戰爭初期獲勝的主要原因是:日海軍偷襲了美海軍基地珍珠港,使美太平洋艦受到重創,從而在太平洋地區奪取了海空優勢。日本海陸軍在山本的戰略指揮下,不間斷地發起閃電戰,實現了戰爭的初期目標。
而盟軍節節敗退的原因是:盟軍實力雖然龐大,但內部並不團結,戰略判斷多次出現重大失誤;盟軍指揮官們瞧不起日軍,沒有組織有效的防禦;遭到慘敗後,盟軍部隊喪失了戰鬥的意誌,害怕日軍。
盟軍失敗的重要原因是盟國長期奴役東南亞人民,東南亞人民仇視殖民政府;盟軍的部隊主要由當地人組成,裝備落後,訓練不足,厭戰和失敗主義情緒蔓延。
結果,在日軍的進攻下,西南太平洋地區的二些島嶼紛紛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