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戰局(2 / 2)

由於盟軍登陸北非獲得了成功,意海軍請求放棄對的黎波裏的船運補給,支援突尼斯守軍。

因為,突尼斯已經對軸心國變得至關重要了:突尼斯是地中海的門戶,是向非洲發動反攻的基地。但希特勒卻不準利比亞的隆美爾軍隊向後撤退。結果,意海軍被迫承擔無力肩負的任務——同時向的黎波裏和突尼斯提供補給。

11月12日下午,第1支意大利船隊安全駛入突尼斯比塞大港。這支船隊由2艘運輸艦和5艘驅逐艦組成,運載1000名意軍和1800噸的軍火。

為了保障軍事補給線,意大利海軍被迫在突尼斯成立了指揮部,從此開始了地中海海上補給戰的最後階段。在這個階段,德意海軍喪失了地中海的製海權。

在盟軍主力沒有進入突尼斯以前、英軍繼續向利比亞提供補給。

11月,意海軍為空運到突尼斯的5個師運送了3萬噸補給,包括油料、坦克和火炮等,還運送部隊1.3萬多人。德意聯軍憑借這些援軍和軍火,粉碎了盟軍奪取突尼斯和比塞大的軍事進攻。

11月19日,一支由亞曆山大港啟航的英船隊抵達馬耳他島。這時,德意潛艇在北非沿海活躍頻繁,嚴重地威脅同盟國的航運。

11月10日,德潛艇擊沉了同盟國的1艘運煤船和1艘驅逐艦。11日,德潛艇又擊沉了4艘運輸船。11月中旬以來,德國海軍增調力量在海上封鎖了北非的大西洋沿岸海域:在直布羅陀以西部署了25艘潛艇,主要負責切斷同盟國對登陸部隊的補給。德國海軍在西西裏島至突尼斯海岸之間海域設置了兩道平行的長120海裏的水雷區。

雖然軸心國加強了封鎖,對盟軍的地中海航運卻沒有產生重大的影響。12月份,盟軍在地中海隻損失了16艘運輸船。這時,北非的德意聯軍已經變成了強弩之末。

英軍占領利比亞的昔蘭尼加後,通向馬耳他島的海上交通暢通了,馬耳他島從圍困中解脫了。英軍再次增調大量兵力和給養,加強了馬耳他島的戰鬥力,不僅向馬耳他增援了潛艇和飛機,還派駐了水麵艦隊。

1942年12月,3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和12艘潛艇,開始在馬耳他駐泊。除了巡洋艦和驅逐艦外,在馬耳他島還派駐了近海艦艇區艦隊,由炮艇、魚雷艇和小型艦艇組成,使馬耳他的防禦力和戰鬥力大大加強。

在德意海軍的聯合進攻下,同盟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雄厚的資源,很快就恢複並壯大了實力。為了奪取地中海的製海權,同盟國向地中海地區增派海空軍部隊。1942年季,同盟國從根本上扭轉了地中海的戰略形勢,掌握了製海權。

在整個馬耳他作戰中,從馬耳他出動的英國空軍損失飛機近1000架,而擊落的德意軍飛機約1400架。

每當德意空軍對馬耳他島的攻勢加強時,北非戰場形勢就有利於德意部隊。反之,戰場形勢則對英軍有利。

§§第五章 爭奪瓜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