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英國海軍在北非發起了“十字軍遠征”的進攻,駐守馬耳他島的英國海空軍對意大利的補給線發動了更加凶猛的進攻。
意大利的海上運輸幾乎被完全封鎖,陷入大危機之中。正在北非和英軍進行冬季決戰的隆美爾,由於兵力、裝備、彈藥、給養嚴重不足而被迫敗退。
以凱撒大帝自居的墨索裏尼在挑起戰爭時,把西塞羅的至理名言拋諸腦後。其實,戰前意大利海軍反複強調占領馬耳他島是對英戰爭的基本條件,並且製定了攻占馬耳他的計劃,但被墨索裏尼否定了。
北非德意聯軍補給問題的核心是與英軍在馬耳他島的空軍優勢分不開的。意大利所有的麻煩都來源於馬耳他,在戰爭初期沒有攻占馬耳他島和突尼斯的小小錯誤,後來付出了意大利和德國在非洲戰區慘敗的代價。
北非戰場的惡劣形勢引起了希特勒和墨索裏尼的憂慮。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和德國非洲軍司令隆美爾等早就要求,向北非戰場投入更多的兵力,占領英國的中東資源基地。再從中東進攻蘇聯南部。
希特勒不願抽調蘇德戰場的兵力,但也不得不把德國空軍第二航空隊調到了意大利,任命凱塞林元帥擔任南方戰線總司令。
另外,德國和意大利加強了在地中海的海軍力量,取得了地中海的海空軍力量的優勢。麵對有利的形勢,雷德爾對希特勒說:“目前,地中海的形勢明顯對我們有利,可能將來再也不會出現了。許多情報表明,英國正以巨大的努力將一切可能的部隊源源不斷地運往北非……所以,盡快占領馬耳他是最重要的事情。另外,對蘇伊士運河發起的進攻,不能晚於1942年。”
雷德爾進一步建議:“若德國和意大利不攻占馬耳他島,德國空軍必須用現在的規模繼續轟炸馬耳他島。隻憑空襲就能阻止英軍在馬耳他島重建進攻和防守的力量。”
德國和意大利兩國最高統帥部宣布了攻占馬耳他島的計劃:意大利海軍艦隊掩護登陸戰,提供登陸用的船隻,由“特種海軍部隊”訓練陸海軍登陸部隊;德國陸海空軍給予強有力的支援。
1941年12月,希特勒指示地中海戰區的德軍,規定1942年的任務為:“取得意大利南部至北非間的製空權和製海權,保證通往利比亞及其昔蘭尼加省的海上運輸線的安全,特別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對付馬耳他……切斷英軍途經地中海的交通線以及英國由托布魯克港和馬耳他得到的補給線。”
希特勒把第2航空隊調到了西西裏島,支援意大利海軍作戰,加強對馬耳他島的空襲,對馬耳他進行海、空封鎖,壓製馬耳他島。在登陸部隊積極準備的同時,德國第2航空隊對馬耳他進行長期激烈的轟炸,大規模炸毀馬耳他島的防禦體係。意大利海軍在德國空軍的支援下切斷了英國對馬耳他島的補給線。1941年12月上半月,每天轟炸馬耳他島的飛機不足10架,至下半月就增加到30架。1942年3月的轟炸更加頻繁,每天出動80架轟炸機進行俯衝轟炸。3月8日,368架德軍轟炸機投了76噸炸彈。頻繁的轟炸使馬耳他島的機場和跑道密布著彈坑,防空工事變成了廢墟,港口癱瘓了。英國地中海馬耳他分艦隊撤到了北非的海軍港口。德意兩國海軍艦艇在空軍的大力支援下對馬耳他加強了封鎖,阻撓英國皇家海軍對馬耳他島給予補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