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竭盡全力從陸海空三麵來阻止德意軍隊的撤退,但許多小型的意大利艦船,在少數德艦協助下,把島上的軍隊和裝備撤回意大利本土。在連續不斷的轟炸下,意大利水兵不斷操縱小艦艇,用少數防空武器不斷地發射。
就其航渡的次數和所遭受的空襲,西西裏撤退比起英軍從敦刻爾克的撤退所冒的風險還要大。
8月16日,墨西拿港處於盟軍轟炸機不斷轟炸之下,而德意部隊的裝備則已經付之一炬,許多意大利小船仍把留在島上的意德官兵運送出去。在撤退過程中,沒有一隻小船沒有被轟炸過。
至8月17日,德意部隊的主力10萬人越過墨西拿海峽回到意大利。其中,德軍3個師近4萬人,意軍6萬人。
8月17日晨,美軍第3師搶先攻入墨西拿。英國一部也進入墨西拿。當天,盟軍殲滅了島上的殘餘德意部隊。西西裏戰役,德軍損失1.2萬人,14萬多名意軍繳械投降。盟軍損失2.2萬多人。
盟國實現了西西裏戰役的大部分目標,沒有取得全部勝利,但使盟國在地中海的交通線得到了保障。西西裏戰役的勝利,提高了同盟國在中立國中的威信。由於亞曆山大指揮不利,再加上沒有充分利用製空權和製海權,致使近4萬精銳德軍逃脫。
在艾森豪威爾的袒護下,巴頓向在場的所有護士、醫生道歉,向在場的每一位找得到的傷病員道歉,最後向第7集團軍,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道歉。
然而,美國記者們紛紛像蒼蠅一樣圍著巴頓采訪,幾乎葬送了他的前程。
11月24日,艾森豪威爾向華盛頓就“打耳光”事件為巴頓求助。12月3日,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求助於史汀生部長。史汀生向羅斯福總統指出:“保留巴頓的指揮職務符合美國的最高利益。”
羅斯福無奈地說:“這件缺德事公開了,我可就要挨罵了。”
隻好由史汀生出麵為巴頓辯護,結果遭到了美國人民的責罵。
隨後的日子中,意大利戰役打得火勢,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霸王”計劃正在緊張地籌備之中,但巴頓好像變成了局外人,住在寂寞的巴勒莫王宮裏,百無聊賴,身邊是一群無所事事的參謀們。
就在巴頓因“打耳光”事件而離開戰場的短暫時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經曆了重大的變故。在蘇德戰場、地中海戰場和太平洋戰場上,反法西斯同盟國都取得了重大勝利,戰爭的主動權完全掌握在同盟國手裏。
這時,德國和日本仍拒不投降。蘇聯迫切希望美英早日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迫使德軍在東西兩麵作戰,加速其滅亡。美英兩國領導人也意識到:重返歐陸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打耳光事件:
1943年夏,美國陸軍中將、第七集團軍司令巴頓將軍在西西裏的前線打了一個被他認為是蓄意逃避打仗的年輕士兵一記耳光。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當時,第七集團軍已攻占西西裏首府巴勒莫市,正與蒙哥馬利元帥指揮的英國第八集團軍相配合,揮師直指西西裏西北重鎮墨西拿。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美軍官兵傷亡慘重。八月十日,正在前線巡視的巴頓將軍來到醫院看望傷病員。在這些掛了彩的士兵中間,一個既無繃帶又無夾板的士兵引起他的注意。他詢問士兵患了什麼病,得到的回答是:“我的神經有病”。這位易於動努的將軍立即打了他一記耳光,同時摸著手槍命令他返回前線,否則就要交由行刑隊槍斃。
巴頓作夢也沒想到,這輕率的一記耳光,險些斷送了他那輝煌的前程,並使他的事業蒙上了濃重的陰影。
那位被醫生診斷為患有憂鬱型神經官能症的士兵挨打事件,被視為巴頓將軍嚴重違犯軍規,在軍內外引起軒然大波。在國會裏,一些議員義憤填膺指責巴頓侵犯人權。一位議員甚至要求將巴頓撤下來調到西海岸的日本人收容中心去。他認為,讓這位粗暴的將軍在那裏打“小日本”的耳光,那才算是得上“人盡其才”。隻是因為羅斯福、史汀生、馬歇爾等人的袒護,巴頓將軍的軍事職務才得以保留,而以向士兵們公開道歉了結此事。
然而,巴頓這一耳光的影響卻遠未了解。它的第一個消極後果就是:本來已在擬議中的由他替換正在意大利本土作戰受困的克拉克將軍的計劃不得不告吹。許多人相信,假如由巴頓指揮意大利戰役的話,盟軍決不會等到1946年6月才打到羅馬。
當然,巴頓這一耳光也不能說沒有積極意義,這首先是體現在對美軍中軍閥主義作風的歇製。其次,對戰爭進程有著十分微妙的影響。這就是:聲名赫赫的巴頓在這一事件中陷入的困境為布雷德利將軍的迅速提升開了綠燈。馬歇爾和艾森豪威爾早就想把布雷德利到高級指揮崗位上來。在他們看來,精明強幹的布雷德利比性格暴躁的巴頓更具大將之才,隻是由於經曆與資曆稍遜而不便迅速提升。巴頓在這一耳光事件中所蒙受的恥辱顯然造成了一個機會。在選擇“霸王戰役”——直接進攻西歐的登陸戰的高級指揮官時,艾森豪威爾果斷決定將巴頓麾下的第二軍軍長布雷德利越級提升為集團軍群司令,而巴頓反而成為布雷德利的屬下。從此,就正式形成了美國陸軍中三人掌軍的局麵,他們組成一部和諧的戰爭機器:艾森蒙威爾組織直轄市,布雷德利運籌策劃,而在前麵衝鋒陷陣的,仍然是那位勇敢而粗暴的常勝將軍巴頓。
結局很多人都知道,巴頓被迫離開他心愛的前線職位,前往英國擔任“霸王行動”總指揮。那支龐大的部隊有詳細的番號,有無數的電台,有數不清的飛機和坦克,巴頓還必須不停地視察部隊與演講……這一切,今天的人們也知道,那隻是“霸王行動”一係列欺騙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作為一名傑出的統帥,艾森豪威爾深知巴頓的價值,因此他在告訴巴頓免職的決定時,承諾為他預留第三集團軍司令官的職務。艾森豪威爾在他的回憶錄《遠征歐陸》中說,巴頓聽後“淚流滿麵”,這個感人場麵,當然不是巴頓個人對權力的留戀,而是一名職業軍人“報效沙場”的使命感和人生追求。後來,艾森豪威爾兌現了他的諾言,這也讓巴頓將軍在歐洲的戰場上再次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