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大與空(3 / 3)

這是惠果向空海所說的:“我們在過去世,有多少次互為師徒,得以修習佛法,下次我將生於日本為汝弟子。”如果不信輪回轉生,則不可能成立這樣的對話。把“空”解釋為無實體的日本佛教學者們否定輪回轉生,自己否定那是本人的任性,上述□山博士和上山春平教授竟然也同樣斷言連龍樹菩薩也否定輪回轉生。

上山:做好事而生天之說,是接受輪回轉生以致產生三界輪回的思考方式:但佛教否認那種思考方式,佛教認為悟道的話,將從輪回中被解放,如此說來,就從生天被解放出來吧!可是肯定輪回思想的說法,在大乘經典中卻是俯拾皆是,相信它的高明和尚,不論日本、中國所在都有,且讓我們稍微跳過去吧!所謂中觀到底承認還是不承認輪回思想?我真想知道。

□山:中觀否定了本質上的一切。

上山春平教授也好,山博士也好,到底從何時起否定佛教輪回轉生的?無神論的知識分子,或是對佛教全無信仰的佛教學者,若隻是獨善其身而那樣說也就罷了,否定輪回轉生,如同在“金莊不異”地方所敘述的,不異於對釋迦佛教的全盤否定,既然否定釋迦佛教,卻持續以佛教學者身份存在著,這也是相當奇怪的事。

關於龍樹菩薩在《中論》章中的詳細敘述,他是被稱為密教第三祖、八宗共祖的人物,空海在自己著作中,也頻頻引用龍樹的著作,甚至尊稱他為龍樹菩薩,對於“空”的意思,沒有誤解的理由,隻是在當時的印度,針對什麼樣的目的、對象?或基於什麼樣的理由?對“空”加以說明不得而知,以致容易產生誤解,《中論》的內容,以現代人的眼光,根本就是半調子的看法,與當時印度人的常識及思考方式,有相當大的差距。

龍樹菩薩若知道因為自己著作的緣故,兩千年後“空”被人們錯誤解釋,輪回轉生被否定,佛教精神因之而喪失,想必在九泉之下也會大吃一驚,或許將會深切反省,無顏以見釋迦也說不定;原本想要較為正確地傳播佛教思想、修得密教、弘揚大乘佛教,而留下無數著作,反而變成了否定釋迦佛教,見此總不免會產生不勝慚愧之情吧!

“五大之空”與《般若心經》的“空”,所指意義相同,與龍樹菩薩於《中論》中所說的“空”也無差別,隻因執持“所謂空乃是無實體”的固定觀念,讀起《中論》就有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結論;再度把“空”的本來意思,擺在念頭之中來讀《中論》,一切疑團皆得以解消。

電視若不按開關使之通電,它不過就是個箱子,通電才會出現映像和聲音;五大的“空”如同通到電視的電流,地、水、火、風結合而成為肉體、加上“空”而成為生;離“空”則將解體而死,這樣從旁奧援生命的就是“空”,“空”正是生命的實體,它是無關五蘊生滅、肉體生滅的一貫存在。

佛教寺院的五重塔,表示地、水、火、風、空五大,所以最下層的石材意謂地,依次往上升即從地到空,如果說空是容納四大的空間,那麼四重塔豈不也就很好了?

一休禪師臨死之前,在自畫像上讚以辭曰:

借用的是昨月昨日,歸還完畢的是今月今日;借放五個,減去四個,所根據的就是現在的本來空。

生於此世的日子是借用來的,現在還完了,地、水、火、風、空五大之地、水、火、風歸還娑婆;而留下來的空,應當回到本來的地方……所言實乃開悟之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