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雨後新竹(4)(2 / 2)

組長看了楊誌遠一眼,一笑,說:“是嗎?據我所知楊誌遠同誌也是從省委出來的,跟過前任書記,楊誌遠同誌的性情為何就與戴逸飛同誌截然不同?”

楊誌遠笑,說:“我也曾考慮過這個問題,應該說,是前任書記對楊誌遠比較放任。”

組長笑了笑,覺得楊誌遠說話有些意思,賞識不說賞識,而是說放任。

組長笑,說:“你對戴逸飛同誌的評價很是新穎。”

三人已經來到了後山的涼亭之上。三人在涼亭之中坐下。不遠處,西臨江蜿蜒北去。

組長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聽說,如果去年8.13決堤不是楊誌遠同誌果斷抉擇,西臨江荷塘段決堤不可能做到無人死亡這一點。”

楊誌遠說:“我知道組長肯定聽到了某種不同的聲音。荷塘決堤,戴逸飛同誌是總指揮,得坐鎮指揮,剛開始不可能親臨第一線,而我身處現場,對現場的情況熟悉,我有義務給戴逸飛同誌提出正確的建議,於淩晨緊急撤離數萬群眾不是一件小事,戴逸飛同誌抱著審慎的心態,有些遲疑是很正常的,戴逸飛同誌是總指揮,要下這個決心不容易,是要擔風險的,要是荷塘堤沒有決堤怎麼辦?群眾由此怨聲載道怎麼辦?其後果都得由戴逸飛同誌這個總指揮來承擔。但戴逸飛同誌最終還是下了這個決心,決心一下,堅決果斷,再不拖泥帶水,不顧即將到來的滅頂之災,親臨荷塘村江堤村現場督察,我想如果沒有後來戴逸飛同誌親臨一線督戰,荷塘的群眾不可能轉移地如此迅速。如果將荷塘決堤,數萬群眾安全轉移,無一死亡的功勞都記在楊誌遠的頭上,這對戴逸飛同誌有失公平。”

楊誌遠隨即又說:“其實戴逸飛同誌能夠入選3人名單,這說明省委和廣大幹部與楊誌遠同誌的看法如出一轍,想法一致。”

組長微微一笑,問了一個與考察無關的問題:聽說會通市政府有一個宏大的孵化園計劃?楊誌遠說是。組長說,好像竹林賓館也在將來規劃的孵化園之中,如此清幽之地,推掉了豈不可惜。楊誌遠笑,說,組長大可放心,若幹年後組長再到會通來,竹林賓館有沒有,目前尚無定論,但這一片竹海肯定還在。因為孵化園還有一個別稱:會通十五公裏畫廊,剛有高樓大廈,怎麼叫畫廊?該保持的原生態,肯定會加以保留。

組長嗬嗬一笑:“如此甚好,看來是我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