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舊地重遊(3)(1 / 2)

十月一日,楊誌遠又到荷塘災區走了一遍,噓寒問暖,了解群眾的生活,楊誌遠還和仍住在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一起包了一頓喜慶的餃子。

此時,洪災的影響在荷塘已經消退,災區的房屋重建工作已經初見雛形,此次洪災荷塘鄉首當其衝,受災最重,楊誌遠有想法趁此次災後重建,將荷塘作為城鎮集約化的試點,改變荷塘鄉原來宅基地隨意性大,雜亂無章的格局,由村集體劃出山地,按小村鎮的規劃統一建房,楊誌遠尊重鄉親們的習慣,不過分向上要麵積,所有重建房,都是獨門獨戶,有庭有院,三層結構。而原來的宅基地則平整還田。經過統一規劃和整合,每個村都會空餘部分用地指標,這部分指標被拿出來拍賣,所得款項全部作為災後重建基金注入村集體的專項賬戶,用於群眾的災後重建。所有重建的房屋,除了免除一切稅費,政府還予以部分財政補貼,市裏的災區重建基金還對困難戶,實行無抵押無息貸款,幫助重建。而且楊誌遠還和市建築協會商議,讓該協會的會員單位,對所有的房屋實行援建,除了免費提供攪拌設備、提升設備等建築設備,還派出技術人員、監理人員到現場指導,村集體統一安排勞動力自建,如此一來,房屋的實際造價還不到平時的50%,這對災區群眾極具吸引力。一時間,荷塘鄉的十五個自然村,到處熱火朝天,村集體統一規劃的山地上數百棟房屋拔地而起。

災後重建工作如火如荼。

尋開平說:“照這個重建速度,在今年春節到來之前,所有受災群眾入住毛坯房,應該不是什麼夢想。”

尋開平感歎:“還是楊市長厲害,知道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這群眾的幹勁一爆發,你是想檔也檔不住。”

此時省委對尋開平的處分已經明了:鑒於尋開平同誌在8.13荷塘堤決堤中負有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經省委研究,決定對尋開平同誌處以嚴重警告處分。

尋開平明白,這是楊誌遠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楊誌遠自荷塘決堤以來,沒有落井下石,而是在各級領導麵前主動擔責,從不推卸責任。而且由於楊誌遠的及時果斷,荷塘堤決堤竟然無一人死亡,堪稱奇跡,雖然有重大的財產損失,但屬可以原諒,上級對此滿意,群眾對此也無怨言,上上下下都對會通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災的表現表示認可。而且,水患一退,市政府就緊急啟動了救災機製,落實到位,連首長到荷塘災區突擊檢查後,也對會通全市與受災群眾同舟共濟,風雨與共的團結精神,災區群眾有信心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深表滿意。綜合這些,自己才得以被省委從輕處分。

尋開平在心裏把楊誌遠和於海天作了一番對比。楊誌遠大氣大義,於海天霸氣小義。這是兩種迥然不同的氣質,於海天跟楊誌遠根本就不能比。

十八總老街這次同樣遭受水災,有上十棟老宅在這次暴雨中坍塌。受災的群眾也想在原址重建,但老街這十來棟房屋的災後重建計劃被楊誌遠壓了下來,得緩一緩,因為即便是原址重建,也是治標不治本,明年雨季來了怎麼辦?還不是得忙前忙後,全家上陣,向外瓢水,所以得緩一緩,受災群眾可以投親靠友,也可以租房居住,政府都予以全額補貼。

因為政府有了新的規劃。規劃、城建部門已經開始對老街進行測量,市文物研究所也已經開始對老街進行全方位的拍照,繪製。

十八總老街的居民一到晚飯過後,就端著茶杯,走街串戶:“聽說了吧,楊市長準備徹底改造十八總老街,咱們老街人隻怕是苦盡甘來,好日子就要來咯。”

“怎麼改?市政府拿得出這麼多錢?”

“市政府是沒有這麼多錢?但楊市長肯定有辦法,你們沒有去荷塘鄉看,現在成片成片都在建那種小洋樓,等楊市長把荷塘的事情處理好了,他就會騰出手來改造我們十八總老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