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事發突然(6)(1 / 2)

支隊長嘀咕,說,沈局,我有沒有聽錯,給那幾個記者賠禮道歉,那他們的尾巴還不翹上天了。

沈炳元罵,說,你親自去,給我把人家接出來,送回招待所,快去,再他媽廢話,老子撤了你。

支隊長一聽沈炳元真生氣了,趕忙不再吱聲。沈炳元安排停當,在外麵抽了一支煙,這才急匆匆地回到辦公室,見其他同仁都已歸位,故作生氣地說,楊秘書,還真讓你說著了,治安支隊前天還真拘了四個人,說是他們聚眾賭博,也不知他們是不是要找的四位記者,我讓支隊長親自去過問此事,要真是記者就趕忙把人送回來。

楊誌遠一聽就知道此人在演戲,但他不想再在此事是浪費時間,說,找到人就好,我好向省長彙報,其他的以後再說。

楊誌遠見此事已有著落,就說,徐書記、胡市長,事情既然已經查清了,就讓同誌們散了吧。

徐建雄一揮手,說,沈局留下,其他人先回去。

大家自是巴不得早點離開這是非之地,心裏暗暗慶幸,心說好在不是自己的那幫手下惹的事,要不然真吃不了兜著走。沈炳元這東西平時仗著有胡市長撐腰,得意洋洋,不把人放在眼裏,這回碰上了陳明達這種的硬茬,不死也要脫層皮,活該。

楊誌遠待眾人離開,然後說,徐書記、胡市長,我想上高架橋坍塌的現場去看看。

徐建雄說,現在?楊秘,你到現在還沒吃晚飯呢,吃了飯再去。

楊誌遠搖頭說,說,吃飯的事不著急,現在我就想上現場去看看情況。

徐建雄心想既然楊誌遠都已經這樣說了,那就上現場咯。

高架橋位於林原市中心區域,像所有舊的城市格局一樣,城心區一般都依國道而發展建設起來的,沒有係統的城市規劃,慢慢地就形成了國道穿城而過的現象。林原也是如此,老國道兩旁所在的區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林原的中心區,改革開放之後,這一片更是店鋪林立。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新的問題,國道車來車往,商業中心區人來人往,人和車自然不可能和諧相處,國道一經過這裏就時常發生腸梗阻不說,交通事故更是頻發。十年前,梁大智應該還隻是常務副市長,林原的那屆班子成員就想到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擬在國道上修一個2公路成的高架橋,其時的林原一貧如洗,於是想方設法找到了時任交通廳廳長的馬少強,從交通廳爭取了一千萬的資金支持,高架橋才得以修成。高架橋修通以後確實解決了此處在林原形成的腸梗阻問題,林原市區的交通狀況大為改善。一晃十年,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一個領導一個主意,胡捷就任林原市市長之後,幾番調研,認為此高架橋當時有益林原,但現在反而阻礙了林原的發展,因為高架橋那一帶,現在已經成了林原的黃金地段,現代商業的發展,已經不需要國道的助推作用,胡捷認為隻有把高架橋拆除,兩旁才好進行商業區的改造工程。胡捷的道理說得過去,再加上省裏的大力支持,交通廳還幫助林原在市郊另修了一條繞城國道線,高架橋的拆除方案得以在市委常委會上獲得通過,但誰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坍塌事故。

楊誌遠隨同徐建雄和胡捷來到事故現場,這2公裏路段已經進行了全封閉,周圍還用紅白相間的條紋塑料設立了隔離帶。出事現場為10橋墩至15號橋墩之間,總長為125米。楊誌遠到來時事故現場已經清理的差不多了,10號至15號坍塌的水泥預製板都已經敲碎搬到了一邊,隻剩下幾個光禿禿的橋墩。楊誌遠注意到,這2公裏的高架橋其實都已經拆除完畢,這125米應該是最後的工程,之所以落到最後,因為這是一個十字路,施工方可能是考慮到市民的出行,才放到最後拆除,沒想到,快拆完了,竟然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