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楊主任開的是皮卡,所以要比楊廣唯乘坐的東風大卡要快。等楊誌遠陪楊主任吃完飯,楊廣唯帶著一群司機也就到了。楊誌遠迎上去和司機們道了幾聲辛苦,然後問楊廣唯,我估摸著你昨天就應該回來了,怎麼今天才到?
楊廣唯擦了一把汗,喘了口氣,說,讓卡車的事情給耽誤了,一下子哪裏找得到這麼多運魚的大卡車,東拚西湊的,找到了九台,先運一趟,明後兩天再跑二趟,估計就差不多了。
楊誌遠拍了拍楊廣唯的肩,說,那就隻能辛苦你了,到時你多帶幾個人手過去。
楊廣唯說,沒什麼的,你放心我自會安排。
楊廣唯看見楊主任也在,忙和楊主任打了聲招呼。楊主任表揚,說,廣唯這小夥子不錯,幹事情有衝勁,是塊好鋼,多錘煉錘煉就好了。
楊誌遠笑,說,廣唯,你先安排司機們吃飯,我和楊主任到湖邊去看看。
楊廣唯朝楊主任擺擺手,說,楊主任,您先忙,待會再見。
從村子到楊家湖有段距離,楊誌遠帶著楊雨菲陪楊主任走在青石板鋪成的明清古道上。青石板上,獨輪車碾過的痕跡清晰可見。過了青石路,就是連心二層木樓。木樓靠近碼頭,依湖的入口而建,水下是青石磚堆砌,水上是木質結構,這是楊家先祖勞作後,休息喝茶的地方。一樓是碾茶房,幾台木製的碾茶機經水的帶動,依舊吱呀吱呀地轉動。二樓是茶室,把茶臨風,自在怡然。
楊主任說,我怎麼感覺走在楊家坳,就像走進的曆史,曆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感到凝重。
楊誌遠說,楊家坳的二百多年的曆史,與其說是楊家人的曆史,還不如說是中國農民與自然抗爭的苦難史。
楊主任點頭,說,就像這條明清古道,物還在人已非,人總歸還是敵不過曆史自然的進程。
楊誌遠說,可至少人可以創造曆史,也可以改變曆史。
楊主任看了楊誌遠一眼,感覺這個年輕人心氣鼎然,雄心大誌躍於言語之上。到得碼頭,碼頭上早已群情激揚,楊石、白欣旺正指揮一幹老小往湖裏放養第一台拖拉機上的魚。楊主任站在一旁看著楊石他們卸魚、消毒、放魚入湖,對楊誌遠點點頭,說,一看就知道是養魚的老手,看來沒我什麼事。
楊誌遠說,您是專家,還請多加指導。
楊主任說,別的我倒不擔心,隻是楊家湖的水質太清,浮遊生物量、有機碎屑量、水生植物、底棲生物量較少,不益於魚類的快速生長,按說這種野生雄魚二年就可捕撈,就是因為楊家湖的水質清我才說要三年。
楊誌遠問,有什麼方法嗎?
楊主任說,如果單純的從養魚的角度來說,為了保持湖泊養魚的生態平衡,提高水體的生產力,可以采取補充外源物質的技術措施:或引導生活汙水和農田肥水入湖;或是發展牲畜、家禽養殖業,以其糞便肥水;或是農副產品下腳料渣與養魚生產結合起來,使水體處於良好的物質循環狀態。一般按平均0.067公頃水麵1頭豬,0.067公頃水麵一隻家禽計算,就相當於給每0.067公頃水麵補充了氮肥2.1公斤,磷肥0.8公斤。采取上述一係列措施的目的是增加水的肥度,增加湖內餌料資源。
在楊誌遠的規劃中,村裏生活汙水的治理是一件讓他頗為頭痛的問題。他原來是有想法在村裏搞個汙水處理係統,像城市一樣,通過地下鋪設的管道把生活汙水集中起來處理,經過三、五年的治理,從而改變農村衛生髒、亂、差的環境,變無序為有序,為今後旅遊資源的開發作好前期準備,但經過處理後的汙水怎麼辦,他還真想不出很好的辦法。排入湖中,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可就怕汙染了楊家湖水資源。畢竟楊家坳釀出的酒質香醇,與水源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他不無擔心地問楊主任,生活汙水的排入這會不會給楊家湖水質帶來結構性的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