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空氣調節簡稱“空調”。用控製技術使室內空氣(或人工混合氣)的溫度、濕度、清潔度,以及氣體流動速度和噪聲達到所需的要求。其目的在於改善環境條件以滿足生活的舒適或工藝設備的要求。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空氣過濾、加熱冷卻、加濕、減濕、消聲、控製流量等,特殊場合有時還包括有害氣的淨化,喪氣的再生等。
②空調基數指室內空氣參數溫度、濕度等)既定的基本穩定值。不同種類的空調,由於使用目的不同,空調基數差別較大。如舒適性空調,室內溫度夏季一般要求穩定在27℃左右,而冬季穩定在20℃左右。工藝性空調基數主要依據工藝要求,如熱學和電學計最室終年要求20℃,而黑白顯像管噴塗間空調基數終年要求是25℃。
③空調精度指室內空氣參數(溫度、濕度等)允許偏離基數的波動幅度,其波動幅度愈小精度愈高。
④舒適空調以滿足居住者或其他生物舒適感要求的空調。它取決於人體熱平衡,主要同環境溫度、相對濕度、人體附近的空氣流速,物體表麵溫度有關。此外,還同生活習慣,人體活動,衣著情況和年齡有關。
⑤工藝空調主要滿足工藝過程或設備運行的要求,同時兼顧人體舒適的空調。
⑥微氣候又稱“小氣候”,由於人類和生物的活動造成某一小範圍內的特殊氣候,常用溫度和濕度等參數表示。
⑦濕空氣簡稱“空氣”。指幹空氣與水蒸汽的混和氣體。空調工程中用到的空氣,都是濕空氣,其中水蒸汽所占的百分比是不穩定的,常隨季節、氣候、濕源等各種條件的變化而改變。
⑧大氣壓力又稱“大氣壓強”,簡稱“氣壓”。指地球表麵的空氣層在單位麵積上的壓力。隨海拔高度、季節、天氣變化而稍有高低。
⑨分壓力混合氣體中各組成氣體,當它與混合氣體處於相同溫度而單獨占據混合氣體的總容積時所具有的壓力。
⑩水蒸汽分壓力其值反映了水蒸汽含量的多少。空氣中水蒸汽的分壓力雖然不大,但它決定了空4的潮濕程度,其變化對生產和生活都有很大影響。
飽和空氣水蒸汽分壓力達到最大值時的空氣,常見的環境空氣基本上屬非飽和空氣。
幹球溫度簡稱“溫度”。其值顯示空氣冷熱的程度。
濕球溫度在非飽和空氣時,濕球溫度總低於幹球溫度,其差值愈大,空氣愈幹燥。其值與幹球溫度對比,用於空氣的另一狀態參數——“濕度”腳量。
含濕量又稱“比濕"。濕空氣中水蒸汽質量與幹空氣質量之比值。比值較確切地表達了空氣中實際含有的水蒸汽量,是空調工程常用的狀態參數。
含濕度濕空氣中水蒸汽質量與濕空氣總質量之比。
飽和度濕空氣的含濕量同與其同溫、同壓的飽和含濕量之百分比值。通常飽和度略小於相對濕度。
空氣焓值濕空氣所含的全熱量。
焓濕圖又稱“溫濕圖”,是在某一特定大氣壓力條件下,按濕空氣各主要狀態參數之間的內在關係而繪製的線圖。用以表示濕空氣熱力學特性,其中包括溫度,含濕量,相對濕度,焓,濕球溫度,露點,度等。另外還可表示空氣進行加熱、冷卻、加濕、減濕或混合等處理時的狀態變化過程,是空調工程設計計算和設備運行工況分析不可缺少的工具。
舒適圖評定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相對濕度和空氣流動等)對人體舒適感影的線圖。
在一定的空氣流動範圍內所占有的麵積。在此區域內有50%以上的人感到舒適,因此它是舒適空調室內設計參數的重要依據。
有效溫度又稱“等效溫度”。它是綜合空氣的幹球溫度、濕球溫度和流速的效應來反映冷熱同等感覺指樣。普薦的舒適性有效溫度是24.5℃。
不舒適指數由空氣幹球溫度和濕球溫度折算的舒適性指數。
空氣離子化用人工方法使空氣增加帶電微粒的過程。目的是為改善空氣品質。其中主要產生的帶電氣體分子是氫離子,特別是負離子對空調房間的人體生理有一定的作用(高壓電暈放電,放射源和紫外線照射等)。
空氣清潔度衡量環境空氣清潔的指標。其中包括:
以含氧比例是否正常來衡量其新鮮程度,在常壓時含氧量應在19%~21%;
以粉塵及有害氣體濃度是否超過“允許濃度”來衡量其潔淨程度。
空氣淨化以通風、過濾、吸附、吸收和催化燃燒等方法,除去空氣中的氣溶膠及有害氣體等,使環境空氣符合允許濃度標準的處理過程。
新風從戶外引入的空氣。用以替換被調空間的全部或部分排氣,根據衛生要求,餘密閉空間外,一般空調對象均須引入新風。
回風從被調空間抽出後全部或部分返回空調器的空氣。一般空調係統是部分回風,根據回風返回空調器的次數可分為一次回風係統和二次回風係統。
排風從被調空間排出於(戶外)六氣中不再循環空氣。若使被調房間處於正壓,則排風量一般要略小於新風量。
當量溫升又稱“表麵溫升”。由於太陽輻射熱而引起的建築物表麵溫度的升高值。該值與建築物圍護結構的傳熱係數、表麵朝向、表麵粗糙度、顏色、表麵放熱係數等因素有關。
顯熱負荷為移去顯熱所需的冷負荷。主要包括與溫差有關的溫差滲入熱、太陽輻射熱、風機動力熱,送回風管滲入熱等。
潛熱負荷為移去潛熱所需的冷負荷。主要包括與濕差有關的人體散濕、敞開水麵散濕等。
全熱負荷為維持既定要求條件所需移去的全熱量,為濕熱與潛熱負荷之和,是空調的總負荷。它是選擇確定空調係統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