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順風號24(2 / 2)

牟大奶奶不好意思笑笑,拾起笆簍轉身欲走,廣西人卻橫身攔住去路。

女俠砸了我的場子,就請再留一手。廣西人道。

算了吧,小夥子。俺鍋裏還貼著餅子呢!牟大奶奶躲開,從別一個方向,要走。

如此隻好無禮了!廣西人轉身從挑擔上抽出一個包裹,抖出一條兩頭有銅鑄虎頭包鑲的罕見粗實的三節棍,“當啷”甩到地上,向四周人一抱拳:各位父老鄉親,非是外鄉人狂妄。家父乃是天國軍帥,一生罕逢敵手。小子無能,落魄江湖,又在此蒙羞。今日若不輸個明白,有愧先人遺物絕學,有死而已!

牟大奶奶見廣西人如此剛絕,到也頗感為難。就抱拳向那廣西人賠禮:小兄弟既是太平軍將門之後,就該混個出路,奔個前程。別和莊戶老婆子一般見識。

但廣西人顯然不是個世故的江湖漢子,不會變通。他脹紅著臉寸步不讓,揮手戟指兵器架:選兵刃吧!

牟大奶奶無奈搓手,有些無措:你這個後生仔啊……那好吧!舞刀弄槍老婆子差不多忘光了,我就用根燒火棍吧!牟大奶奶說著,順手從廣西人的挑擔上抽出一根細長竹竿。

竹竿當兵刃?人們驚奇地睜大眼睛。

廣西人怒極反笑:老人家,家父的虎頭三節棍重五十四斤,曾殺清妖無數……牟大奶奶似被這個狂妄莽憨的廣西人惹生氣了,就把竹竿一揮:來吧,老婆子還急著回家做飯呢!

人群已把十字路口圍個水泄不通。最好熱鬧的閑人也開始為牟大奶奶擔心,五十多斤的三節棍,打到身上,非死即傷。

廣西人叫一聲得罪,用腳挑起三節棍猛一個“怪蟒出洞”,三節棍的猙獰虎頭竟如有靈性般直點牟大奶奶麵門!牟大奶奶閃身躲開,遊走。單手擺動竹竿,與廣西人鬥在一起!

那廣西人果然威猛。武諺雲:槍怕圓,鞭怕直。而廣西人的三節棍鞭竟是忽圓忽直,長短結合,變化無端。既有大槍之淩厲,又有軟鞭之迅急。狂風暴雨般的攻擊把地麵擊得塵土飛揚!但顯然,這套威猛棍法更適於馬上衝鋒,地上搏擊則略顯靈動不足。走位飄忽的牟大奶奶雖遞不上招,躲閃得卻是神定氣閑,三節棍始終沾不到她的衣角。

僅是一盞茶功夫,廣西人就開始流汗。平地上交手,五十四斤的三節棍,太重了!

突然,牟大奶奶把竹竿往地上一插,一個“旱地拔蔥”,躍上近一丈高的竹竿,“金雞獨立”,淩然若仙!刹時,街上再起的喝彩聲聲如雷動!

廣西人自是明白,這是牟大奶奶江湖禮讓的一個台階。但廣西人還是一咬牙,一招“羅通掃北”,把竹竿從中打折。牟大奶奶從竹竿頂端,一頭栽下!

就在人們驚呼的瞬間,隻聽“啪”的一聲脆響,牟大奶奶幾乎是貼地一個“空翻”,右手握半截竹竿挺身而立。再看撲倒在地的廣西人,裸背上早已印了一條長長血痕!

牟大奶奶看也不看廣西人一眼,拾起笆簍轉身就走。

那天,劉家莊的十字大街上亂成一鍋粥。喊好聲嘲罵聲響成一片,廣西人不知又被扔了多少隻破鞋。但狼狽的廣西人還是翹腳喊出江湖人最後的交代:女俠請留下名號!

而此時已擠出人群的牟大奶奶,似也恢複了江湖兒女的豪氣。牟大奶奶豪放地應道:不必了!待你能和我交上手,老婆子早入土了!

從那後,牟大奶奶聲名鶴起,威名遠揚。後來雖土匪橫行,曆經戰亂,牟大奶奶一家一直平平安安,無人敢惹。而近百年來習武成俗,民風強悍的膠東即墨劉家莊,自那後便再也見不到打把式賣藝的江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