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天過海
一 驚天複國之策
臨安城內外暖風熏熏,一派歌舞升平。“靖康之恥”過去才僅僅幾年,便淹沒於紙醉金迷間成塵封往事。亡國有恨的文人騷客們縱然心有不甘,也隻能把還我河山的壯懷激烈化作慷慨激昂的長短句,在茶館酒肆間由人們自欺欺人般傳唱。
因此,當張清自錢塘口登陸突然出現在臨安城,朝廷上下莫不大驚失色!這個曾經攪得整個東南沿海不寧的膠東海賊巨梟,又要給剛剛安定下來的南宋朝廷製造什麼麻煩?縱橫海上的膠東“山狼海賊”深陷敵後數年,卻依舊能夠在金、宋兩國之間來去自如,豈不說明金國的“虎狼之師”也可能隨時越海而來,提兵西湖之上,立馬吳山之顛?
好在張清這次帶少數部眾南下來臨安,是向南宋朝廷請求招安歸順的。為向朝廷表明心跡,張清向樞密院提出一個瞞天過海,越海襲擊金邦本土的驚天複國之策!
某等雖出身海氓,卻有報國之心,不甘為金狗驅使。清久居膠東,自小來往於東海之上,深知金人虛實及海上水路氣候。金人所恃,馬上衝鋒野戰。清等所長,海上舟船縱橫。若朝廷能夠赦免清等人之罪並授以官職,清願統帥麾下六萬之眾,自膠東橫跨渤海,從薊州大沽口登陸奇襲金邦腹地!金人對山東以北沿海向來疏於防禦,此戰必能成功!另據清所知,山東河北諸道州府山野草莽之間,尚有十幾萬大宋朝潰散兵勇聚嘯山林,不忘故國。清越海奇襲得手之後登高一呼,便能聚之成軍。有二十萬大宋鐵血男兒突然出現在金邦腹地,金國上下必然會亂作一團!到那時,清先斷關內金兵糧道,然後再分兵南下,與江淮一帶的嶽飛、韓世忠諸部南北呼應,盡殲首尾難顧的金兵精銳於長城以內!如此,不但我大宋半壁江山一戰恢複,“燕雲十六州”亦可一戰而定!
樞密院樞密使趙充國聽張清說完,不禁大喜過望!這確是一個正奇相和、極富想象力的作戰計劃。其時金國都元帥完顏宗弼(即金兀術)剛剛被晉封為越國王兼領行台尚書省,獨攬金國軍政大權急需以新的戰功鞏固威望,便撕毀與南宋的和約調集重兵,再次發動大規模侵宋戰爭。而此時的南宋因為韓世忠嶽飛等名將崛起軍隊戰鬥力今非昔比,完顏宗弼自然難以再複製“搜山檢海”的蓋世武功,大軍便在江淮一帶與宋軍對峙呈膠著狀態。如果此時有一支南宋軍隊突然出現在金國腹地,不但會徹底打破宋金兩國的軍事對峙,對整個不可一世的大金國也是一個莫大的震懾和打擊,會極大振奮南宋軍民的抗金士氣。更何況這支奇兵本身就在金國本土、金兵主力後方,越海奇襲遼東不但完顏宗弼不會想到,就是金國地方官吏也無從組織防範!張清的這個“瞞天過海”奇策,簡直就是南宋北伐複國的天賜良機!
於是趙充國便以最高禮儀安頓了張清等人,自己則連夜進宮,把這個好消息上奏皇帝趙構。
自從後晉石敬瑭向契丹自稱兒皇帝割讓“燕雲十六州”, 中原地帶便徹底失去阻擋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大宋自從立國那一天起,便不得不圍繞“燕雲十六州”與北方遊牧民族連年征戰不息,最終屢戰屢敗而導致亡國。南宋皇帝趙構雖然苟於偏安厭於戰事,聽到樞密院緊急奏報的這個天大喜訊,一時也不禁怦然心動:北伐複國之後接著收複“燕雲十六州”,那可是連雄才大略的太祖武德皇帝都沒能完成的豐功偉業啊!
趕快傳旨,令各部院大臣明日早朝一體上殿議事!趙構興奮地拍案而起,大聲吩咐內侍道。
二 縱橫捭闔之辯
張清的“瞞天過海”複國之策雖然堪稱完美,卻還是在朝廷重臣之間引起激烈爭論。反對派的意見很快占了上風,把武將們的群情洶洶壓製得氣息奄奄。大宋帝國“偃武修文”的傳統,注定文臣們媾和偏安的聲音永遠是朝廷對外政策的主旋律。
更何況,支撐朝廷財賦的東南沿海各大商業集團因為商品多次在海上被劫,對張清之流海賊恨之入骨。代表商人利益的戶部尚書崔秉忠甚至說,如果不是膠東“山狼海賊”的多年襲擾,宋朝通過海外貿易產生的賦稅,便足以把整個“燕雲十六州”從金人手裏購買回來!若早有了“燕雲十六州”,不但金兵難以越過長城踐踏中原,“靖康之恥”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因此,且不管張清的複國之策是否可行,朝廷首先應該追究張清等人的禍國殃民之罪。現在張清既然來到臨安自投羅網,不如趁機擒殺永絕後患,為朝廷的海外貿易徹底掃清障礙!
崔秉忠的話音剛落,本已經忍氣吞聲的武將們又咆哮起來!主管軍事的樞密院諸位大臣幹脆提出:既然崔尚書如此深謀遠慮,不如直接去江淮前線代替嶽飛韓世忠等諸位武將,和完顏宗弼談判花錢買得金人退兵好了!也省得每次通過樞密院調撥軍餉時候斤斤計較毫厘必究,讓樞密院裏外不是人……
老成謀國的宰相秦檜每次朝議都不輕易發表意見,這次卻馬上從側麵提出一個誰也沒想到的問題:我朝自太祖武德皇帝之始,便“爵以功賞,兵不輕授”!那張清寸功未立,應該如何授以官職?張清等人自稱有六萬之眾,焉知不是在虛張聲勢,詐騙朝廷爵祿軍餉?——朝廷若招安了這幫“山狼海賊”,那無論跨海奇襲遼東是否奏功,他們同所謂“深陷敵後的十幾萬宋軍”,就俱算是朝廷的經製之師了。這筆龐大的軍餉……又將從何處開支?
這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想到因同金國的頻繁戰爭而導致越來越龐大的軍費開支,高宗皇帝趙構就莫名的焦躁:莫非……莫非秦卿也讚成趁機擒殺張清?如此一來,豈不寒了故國舊邦士民豪傑的報國之心?再說朝廷南渡之前就曾經昭告天下,凡身陷敵國的抗金義士,所有罪責一體赦免……
朝廷當然不能寒了天下士民的報國之心!況且一旦擒殺張清,其麾下那幫“山狼海賊”勢必倒向金邦。如此不但我江淮一線再也難為固國天險,江浙沿海也將很快為金人鐵蹄所踐踏!因此對張清不但不能擒殺,還要加以任用……秦檜斷然否決了戶部尚書的建議。原來老謀深算的南宋宰相,已經替朝廷另想了一個萬全之策。
——太湖水寇楊幺已經作亂達六年之久,朝廷軍隊因不習水戰,屢屢征討不利。那張清既然自稱江海縱橫無敵,不如先授他虛職,讓他去太湖征討楊幺。剿滅楊幺之後,朝廷再論功行賞,授張清等人以越海北伐之相應武職……
不愧是調和陰陽統掌全局的當朝宰相,運籌帷幄麵麵俱到。張清去太湖若剿滅了楊幺,不但為朝廷剪除了一個心腹大患,必然還會打出一支可由朝廷控製的水軍!退一步講就算張清和楊幺兩敗俱傷甚至同歸於盡,那也算為商民平複了對海賊的仇怨,朝廷以後增收賦稅,各大商業集團便再也無話可說。高宗皇帝趙構馬上便明白了秦檜的良苦用心一時心花怒放:還是秦卿慮事周詳。來,速宣膠東義士張清上殿!
對朝廷讓他先去太湖圍剿楊幺的提議,張清想都不想慨然應允:草民未曾南下來臨安之前,朝野之間便有傳言說我膠東“海狼軍”和楊幺一在內湖,一在外海,沆瀣一氣危害朝廷。如今既蒙朝廷招安,清理當率部南下牛刀小試,剿滅楊幺向朝廷昭明心跡!請朝廷密令沿途州縣預備糧草並恪守機密。不然草民六萬部眾大舉南下萬一事機不密為金兵覺察,以後再想越海北伐,可就千難萬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