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順風號2(2 / 2)

一隻隻會吃人的猛虎如何能夠審訊!消息傳開,第二天天不亮,縣大堂門前就人山人海。人們都想看看,童大人如何使一隻不通人語的猛虎認罪服法。

日上三竿,三班衙役到堂一派依仗列畢,但見大堂書案後麵端坐的童恢童大人一拍驚堂木,不慌不忙發簽傳令道:帶犯罪孽畜猛虎到堂!眾衙役得令,不一會工夫便在幾名獵戶的環衛之下,把身帶特製枷鎖的猛虎抬上公堂。童縣令再度一拍堂木大聲喝問:大漢王法,殺人償命,人畜同理,罪在不赦。你這孽畜食人之子使人無嗣,可知罪否?

那猛虎剛被抬上大堂時候似還低頭沉睡,奇的是此時聽童縣令喝問,馬上驚恐地圓睜雙目不住頷首。到最後甚至伏地呼號,似向童縣令討饒一般。

大堂上下,頓時啞然無聲。所有人都驚呆了。不知是童縣令神通廣大懾服猛獸,還是這隻老虎成了精真能聽得懂人話?

童縣令可不管這些,冷笑一聲接著喝道:現在知道求饒,已經晚了!即使我肯饒你,大漢律法也斷不可饒你!來呀!

眼看童縣令就要把猛虎拉出去處死,受了屯守囑咐的那失子老婦這才回過神來,忙大哭著上前阻攔道:我兒身入虎口,這老虎身上便有我兒之肉,成了我兒的肉身。老婦既已失子,哪忍心我兒肉身再被刑法!大人既然能令孽畜服化,就讓這猛虎變成我的兒子,給我養老送終吧!

都道是窮山惡水出刁民,果然不假。童縣令暗暗慍怒。堂下眾人雖也轟然大笑,卻都豎起耳朵睜大眼睛,看童縣令如何應對老婦的胡攪蠻纏。

童縣令低頭看了看堂下猛虎,沉吟一番這才說道:既然如此…..你這孽畜聽了!既然原告替你求情,本縣就法外施恩,饒你不死!你既食原告之子,本縣就罰你舍身為原告子,自明日起,提供原告衣食,奉養原告天年。待原告百年之後,你方可遠遁遼東,無令不得返回原籍!

那猛虎聽得有活命機會,忙不迭地點頭低吼,似是唯唯稱喏。

可任是老虎如何恭順,那刁蠻老婦也無膽把這樣的兒子帶回家同居一室,隻得灰溜溜的下堂而去。於是童縣令下令,把這猛虎抬出城外,放歸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服判,諒它也不敢不履行判罰而逃走。

奇怪的是,自第二天起,那失子老婦的院內,果然隔三岔五就出現一些獐啊鹿啊野兔之類野味,老婦一個人吃不了,就拿到集市上去賣,日子過得比有兒子時候還好。消息傳開,不其縣境內的流民百姓徹底賓服了:童大人治下,連老虎都能變成孝子。我們若再不服教化,真就是連畜生都不如了。於是不其縣很快大治,又成了膠東地區良田成片、商賈雲集的繁庶之地。從那之後,人們便把南山改名為“馴虎山”,南山屯改稱為“虎兒屯”,並且一直叫到今天。

童恢主政不其縣七年,政績卓著奉調回京,年輕的漢和帝劉肇親自接見他並讚譽道:貴縣興屯田,修水利,施教化。不單使蠻荒之地成為大邑,且能令猛獸也服王化,真朝廷之棟梁臣也!

童恢聽了趕緊跪倒:微臣不敢欺君。臣作為一方邑令,牧民或有微功,令畜生服王化實不敢當。臣不過是在那猛虎麻醉之後,於其咽喉之處刺了一根魚刺,令它醒來之後不適而不得不連續吞咽點頭罷了。至於那刁蠻老婦所食野味,臣弓馬也還嫻熟,射獵供養她何足道哉!劉肇聽了大喜,當即提升他作了丹陽太守。

另據《漢書·童恢傳》載,“恢主不其,耕織種牧,皆有章法。一境清靜,牢獄連年無囚。比縣流人,盡為之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