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奶奶,謝謝你!”
“自己家裏,不用客氣。”
說完,老太太走進廚房裏。
何盼盼一屁股坐到躺椅裏,他困極,現在喝茶吃飯都在其次,兩天兩夜沒眨眼皮,他的第一需要就是休息。
隨著躺椅的一搖一晃,何盼盼不知不覺進入夢裏。兩天兩夜,發生了那麼多事,他實在是困乏已極。
李玉芳與吳有序結婚時還不滿二十,吳有序工作單位在神農架林業局,雖說是專門研究生態保護的,但需要常年工作在大山中、森林裏,一年也回家不了幾次。家庭主要是她公公和婆婆一手操持。她和吳有序隻生有一個兒子,小時候也都是公婆照看的。她和公公婆婆一起承包了幾十畝山坡荒地,公公農閑時還出去跑點生意,日子算得上是稱心如意。公婆一家勤勞善良,家傳樂善好施。哪裏出現了天災人禍什麼的,他家總要捐出些錢物去做善事,這已經成了他們的家風和規矩,公公婆婆繼承了上一代,又傳給了吳有序和自己。勤勞使他們家不會貧窮,樂善好施使他們家也不會很富裕。隻可惜公公婆婆已離他們而去,家風她們還要傳下去,傳給給兒子、孫子。
李玉芳的兒子工作在武漢鋼鐵公司,兒媳與兒子工作在同一公司裏,小兩口生有一男一女,也就是她的孫子和孫女,小時候也是她幫著去照看的。如今孫女吳迪已十五,孫子吳啟已十七,都還在中學學習,一個上初二,一個上高一,都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本來她是跟著兒子媳婦的,就因為吳有序退休後不願住在城裏,說城裏沒有鄉村的好空氣,她也隻好回家去照顧老伴身體。本想讓孫子孫女跟著他們到老家裏,可鄉下學習條件又不如城裏。
吳有序不願意到城裏其實是想在家再幹點事,退休後還是不休息,要是說他勤快哩,他飯不做,衣不洗,刷碗掃地更不提,全都是老婆幹的。說他懶,可夠冤屈,他一天到晚都在試驗著啥東西,就對那東西感興趣,說是要研究一個什麼玩意兒。
吳有序也很關心老伴身體。一年前李玉芳左胸口有些難喘氣,吳有序一聽說,丟下手中活就送她到了醫院裏,檢查出冠脈有問題,醫院給放入兩個支架子。吳有序怕影響兒孫的工作和學習,硬是沒告訴兒子,幾天幾夜全是他一個人照顧,一直到老伴身體痊愈,這才又幹起他的事。
李玉芳知道老伴不是不關心自己,隻是還想幹些別的事,讓生活過得更充實,自己活得更有意義。她嘴裏不說,心裏卻是默默在支持。
前幾日吳有序說是到鄭州參賽去,問她願不願意一起去,李玉芳想,人家是去忙比賽,自己去了能幹啥子,所以她堅決不願去。隻是趕緊給老伴收拾東西,心想比賽次要,開心才是好事。
現在吳有序已經走了好幾日,前日電話還打家裏,說比賽還在繼續。
李玉芳坐在廚房裏,看著鍋裏冒蒸汽,她用的是再生能源沼氣,一會兒也不敢離,因為人老了愛忘事,鍋燒幹失火可是大事。
半小時過去,老太太端著一碗熱騰騰的蒸麵條子,走到正房屋裏,看到小夥子正在熟睡,他小聲喊了一句,小夥子依舊睡得甜蜜。
她把碗放上了桌子,拿來了一件毛巾被,輕輕地蓋上了何盼盼的身體。
老太太又把碗端到廚房裏,盛出半碗自己吃。另一碗放到鍋裏蓋上蓋子,
又過了二十幾分鍾,老太太吃過飯洗刷完畢,坐到了沙發裏。
沙發前的茶幾下麵還放著幾樣東西,有影集,還有作業本子。老太太初中畢業,畢業後就在家種地,後來嫁給了吳有序。她沒有太多文化知識,但看看報紙、雜誌或一般書籍那還是綽綽有餘。
她從茶幾下邊又拿出了她孫女的小學作文本在那裏看得很仔細,那是她從武漢拿回家的。她看的是孫女寫的一篇作文,標題是:《我們一家子》,她已看了很多次。作文開頭寫的是:“我家住在武漢青山區,老家在襄陽西郊裏,……”下麵有一段她看著最有意思:“我家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還有我自己。爺爺我沒有見過多少次;奶奶永遠是善良、慈祥的樣子;爸爸最嚴厲;媽媽總愛發脾氣;哥哥能幫助我學習。我們一家子,奶奶是我最親的……”
他正在邊看邊回憶著孫子、孫女的過去,何盼盼在睡夢裏呼哧呼哧喘粗氣,嘴裏喊著:“常大哥,吳爺爺,你們在哪裏?蟒蛇纏住了我身子!”
李玉芳不知發生什麼事,趕緊站起,走過去拍拍何盼盼身子:“孩子!你在喊啥子?病了還是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