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雷鋒尚在人世,也定會對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唏噓不已。他所倡導的主人翁和樂於助人的精神已經在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下消失殆盡,剩下的隻有在陳年舊事中回味那令人溫暖、令人感動的人與人之間的融洽互助的關係。
路見不平一生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助人者人必助之。你以一顆火熱的愛心播下種子,收獲的也一定是滿是愛心和熱情的果實。樂於助人的人都有主人翁的精神,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見到了不平事,不僅要管,而且要管徹底。他們的眼中不揉沙子,做人講的是問心無愧公正無私。
對於社會來說,個人主義越是膨脹,主人翁和樂於助人的精神越是寶貴。因為這種精神不僅是對傳統的繼承,更是我們走向現代化必備的品質。
狗拿耗子不管閑事,正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樂於助人的人都有主人翁的精神,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見到了不平事,不僅要管,而且要管徹底。他們的眼中不揉沙子,做人講的是問心無愧公正無私。
048 皇帝女兒才愁嫁在中國古代社會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擁有先天優勢的“皇帝女兒”在所處的時代成為萬人競相追逐的對象。皇帝的女兒為什麼不愁嫁?在封建時代,皇權是至高無上的,人的自利行為驅使男人們總想攀龍附鳳。能夠娶皇帝的女兒為妻,意味著一生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還能光宗耀祖。而且,皇帝的兒女能享有同時代最好的教育。中國古代的公主,除了相貌出眾,多數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所以也是理想的結婚對象。“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用來比喻:一是表示其自身條件好;二是暗自諷刺自恃某一外部條件優越而不思主觀努力,用以批評一種因循守舊思想。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嗎?未必。
皇帝的女兒自幼長在深宮,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錦衣玉食的生活。
就好像一隻鎖在金籠裏的稀罕鳥兒,整天被人精心地伺候著,全然不必擔心人類設計的羅網和不長眼睛的鳥槍。
可是,一旦把這個鳥兒放回自然,讓它在野外殘酷的競爭法則下生存,會有什麼結果?是陷入人類的天羅地網,還是在獵人的鳥槍下死於非命?
自小生長在封閉的環境中,一切都依賴別人,久而久之,已成沉屙。公主在這樣一種情形下下嫁出宮,結果可想而知。
誰敢娶一個不懂生產,卻要求享有高級待遇;毫無生活觀念,地位卻頗為尊貴的金枝玉葉?娶回家是一起過日子呢,還是唯唯諾諾低三下四地侍奉公主?
皇帝的女兒不但不能給男方帶來幸福,反而增加了人家的負擔,而且還使男方不能挺直腰板做人,損害了人家的尊嚴。
如此這樣,哪個敢要?奉勸公主們,要走出深宮內院,到外麵廣闊的世界闖蕩闖蕩,經曆經曆生活海洋上的風風雨雨,這樣才能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另外,還要放棄養尊處優的安逸和皇親貴胄的身份,同尋常人家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得到一片讓你得以存活和成長的肥沃土壤。做不到這些,皇帝的女兒也愁嫁。
皇帝的女兒自幼長在深宮,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憂無慮、錦衣玉食的生活。就好像一隻鎖在金籠裏的稀罕鳥兒,整天被人精心地伺候著,全然不必擔心人類設計的羅網和不長眼睛的鳥槍。
049 巧婦可為無米之炊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意思是,即使是聰明能幹的婦女,沒米也做不出飯來。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條件,很難做成。出自宋朝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卷三:“晏景初尚書,請僧住院,僧辭以窮陋不可為。景初曰:‘高才固易耳。’僧曰:‘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隻有一件東西沒有,那就是米。於是巧婦終究無法完成這一頓無米之炊。人們替巧婦惋惜。
假如有了米,假如巧婦完成了有米之炊,我們還會認為她是巧婦嗎?是的,如果有米,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巧婦。
我們總以某種條件的欠缺來開脫我們無法完成某件事的罪名。我們很有理由,我們覺得這是應該的,不是嗎?沒有這,我們怎麼幹得了那?這能怪我們嗎?於是很多事情被我們擱置在一邊,理由是我們不具備某一條件。賣肉的時候我們賣不了肉,因為沒有秤,等有了稱的時候賣肉的就不隻你一個人了。我們總抱怨條件不足,可卻不曾想過我們應該怎樣彌補這些欠缺的條件。
條件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不是等來的。
大禹不是治住了洪水嗎?萬裏長城不是在手無寸鐵的勞動人民手下拔地而起的嗎?其實我們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彌補條件的欠缺。隻是我們不曾想過要這樣去做,因為我們覺得這些事情不應該由我們來做。我們錯了!每個人都可以做有米之炊,而隻有真正的巧婦才可以做無米之炊。
巧婦和非巧婦的最大區別是:巧婦可以把無變為有,而非巧婦隻能將有變為無。
050 紅顏非禍水,情愛何等深
紅為胭脂之色,顏為麵龐;古女子以胭脂潤麵,遠看如紅色麵龐,所以代稱女子為紅顏;其最早出處現不可查,翻閱古書,僅見最早為《漢書卷九七上外戚傳第六十七上》有“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此處紅顏代指漢武帝寵妃李夫人。杜甫《暮秋憶枉裴道州手劄》:“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麵花映肉”;曹植《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紅顏禍水”是指美女貽誤國家的意思。客觀地講,自古多紅顏,但是卻不是都有資格成為“禍水”,初始隻是指史上幾個女子,如今被當成了一個詞用來形容美女。秀色可佐餐,“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論帝王的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就說封建時期的士子階層,尋美獵豔也蔚為時尚。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曆史裏,這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曆史興衰與王朝更迭麵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豔麗色彩,而隻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曆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
自古有言道:紅顏禍水。
紅顏怎能和禍水相聯係?我大困惑!曾記得已經逝去的無數個夜晚,我伏在昏黃的燈下,讀著一篇又一篇古往今來華夏美女的傳奇逸事。讀到辛酸悲傷的地方,我堂堂七尺男兒也不禁悲從中來,聲淚俱下,感喟古來紅顏,哪一個沒有一段淒苦慘痛、蕩氣回腸的曆史?哪一個不是演繹了一部命運不能自主,“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悲劇?
一個女子,天生的俊美靈秀、溫柔可人,有錯嗎?不僅沒錯,而且還是老天對我們人類的豐厚的饋贈。真不敢想象這個世界缺少了紅顏美女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女子對男人的愛情更值得歌頌。女人都有一顆玲瓏剔透的心,有一股源源不斷的熱情,有一個堅貞不渝的信念。她們很柔弱,需要男人的嗬護照顧,但她們更堅強更堅決,對負了她們的男人深惡痛絕。
偶爾她們也做錯事,但究其原委,無一不可歸罪於男人。男人們為了權力利用她們,為了金錢出賣她們,為了享樂蹂躪她們。紅顏美女成了男人遊戲中的犧牲品。男人促成了一切可恥、可悲、可恨、可惜的結果,可罪名卻讓無知、無奈、無助、無辜的女子承擔,其公理何在?其人心何存?其人眼何明?
嗚呼!我感到胸口一陣發悶,竟仿佛千斤重石壓得我窒息。“紅顏非禍水,情愛何等深?”我心得大安慰!
一個女子,天生的俊美靈秀、溫柔可人,有錯嗎?不僅沒錯,而且還是老天對我們人類的豐厚的饋贈。
051 雀捕螳螂,鳴蟬在後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最早來源是《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成型為一個成語,則出自劉向的《說苑·正諫》。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隻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別人,卻沒想到有人也想暗算他。
題目擺在上頭,肯定有好多人已經準備了足夠的口水。且口水下留人,容我把話說完。蟬、螳螂、黃雀,哪個看起來是最弱的?
毫無疑問,是蟬。對於強大的東西,我們往往存有戒心。比如槍支彈藥。槍支彈藥是受管製的,持槍者不是從事特殊的職業就是持有持槍證。我們之所以製定一些規則來製約這些強大的東西,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生活可能造成傷害。
對於弱小的東西,我們總認為可以應付,於是就疏於防範。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最致命的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狠角色”,而是從背後捅來的“軟刀子”。能從你背後下手的,絕對不是你對之警惕性很高的對手,而是你從一開始就忽略的弱者。
教父維托·考利昂從來都是笑容可掬,小心謹慎,這樣一個“謙謙君子”,誰又能想到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黑幫首腦?正是他的“示弱”讓他一次次笑到了最後。
“蟬”看起來是多麼弱小。捕蟬當然是不費吹灰之力,但誰又能知道它是不是在“示弱”?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我們的眼睛常常會欺騙我們,看起來軟弱的東西往往是個誘餌,千萬三思而行,後麵說不定就有張“網”等著你呢!
也許在自然界中力量的對比是明顯的,但在人類社會卻是不容易分辨的,黃雀、螳螂、蟬,孰強孰弱?這又有誰知道呢?
最致命的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狠角色”,而是從背後捅來的“軟刀子”。能從你背後下手的,絕對不是你對之警惕性很高的對手,而是你從一開始就忽略的弱者。
052 天下烏鴉並非一般黑
在民間有句諺語:“天下烏鴉一般黑”。這句話出自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原話是這樣說的:“這更奇了,天下烏鴉一般黑,豈有兩樣的。”通常用來比喻不管哪個地方的剝削者、壓迫者都是一樣的壞。盡快曹雪芹沒有貶低烏鴉的意思,但是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廣大群眾的同感,無形中增加了人們對烏鴉的歧視,自此以後,烏鴉就成了不祥的象征,再加上其外型醜陋,叫聲嘶啞,更增添了人們的厭惡感。天下烏鴉一般黑:比喻各地的壞人壞事都差不多,到處都是一樣黑暗的。就如天下的烏鴉一樣,都是黑色的。
天下烏鴉一般黑,未免失之偏頗。我們經常看到的烏鴉,確實都有一身烏黑的羽毛。烏鴉是一種分布很廣的鳥,幾乎上全球各地都有。它們常常在城鄉的高樹頂上築巢,在上麵“呱呱”地叫個不停。由於它的叫聲單調淒厲,所以不受人們歡迎。許多地方還把它作“不祥之鳥”,說什麼“烏鴉噪,禍來到”,當然,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烏鴉真的全是黑的嗎?不是!世界上確實存在著全身白色或身體部分是白色的烏鴉,例如,非洲的坦桑尼亞就有三種並非全黑的烏鴉;一種叫做斑駁鴉,身長40多厘米,頸項上有白色的圈,胸部是白色的羽毛;另一種叫白頸大渡鴉,頸部和背部都生長著月牙形的白毛,非常好看;還有一種叫鬥篷白嘴鴉,嘴是白色的。
最令人驚奇的是:在日本發現了一隻全身皆白的真正的白烏鴉!據報道,日本琦玉縣秩父郡長靜汀雞肉店經理大澤實義的鄰居。1987年5月25日外出散步時,在路旁的草叢中發現了這隻白烏鴉,他捉住了它並把它送縱隊大澤實義。這隻烏鴉的體型和人們通常所見的黑烏鴉沒什麼兩麵三刀樣,隻是它全身羽毛雪白,眼睛、嘴和兩隻爪子均呈粉紅色,樣子非常可愛。它喜歡吃生魚,喜歡玩水,大澤實義把它當作寶貝養在家裏,經常有一些好奇的人前去參觀,一睹這隻“白烏鴉”的風采。據鳥類專家說,這隻烏鴉之所以“與眾不同”,可能是由於它的遺傳基因發生變異而造成的。據報道,在我國的新疆阿爾泰山也有這種全身雪白的烏鴉。
其實,戴著墨鏡看世界,黑的不僅僅是烏鴉,一切一切都是一個顏色——黑。
偏見,是一種先入為主的控製力量。人的眼睛若是有了偏見的色彩,看什麼都有失公允的態度。
標準在偏見的麵前顫顫瑟瑟,絲毫沒有抬頭的勇氣。我們痛恨偏見,甚於痛恨傲慢。有時候我們的辛苦和努力都會因為偏見的作祟而付諸東流,不僅如此,偏見還為我們的人生道路設置障礙。它蔑視我們的理想,否定我們的奮鬥,壓製我們的渴望。
偏見向來都是蠻不講理,它不會考慮你的感受。當你和它交鋒時,它會毫不留情地打擊你,劈頭蓋臉地讓你無處躲避。你的希冀、你的憧憬會因之破滅,你痛不欲生卻無力回天。我們不願被別人懷有偏見地看待,那我們也不應懷有偏見地看待別人。
偏見讓我們失掉一顆公正的心,讓我們拿了一柄偏執的劍,刺向那些對我們抱有期待的人的心房。
偏見使我們的眼睛失去真誠的光芒,使我們的心靈結上冷酷的冰霜。偏見讓別人對我們望而生畏,從熱切的希望轉變成滿懷沮喪的躲避。心裏裝了偏見的天平,傲慢和鄙視便成了砝碼,在度量事物的時候,無論事物的本質原是多麼的純正和高尚,在這裏都將遭到傲慢的封殺和鄙視的否決。打破了偏見,就砸碎了束縛在我們眼睛和心靈上的枷鎖。讓我們重新回歸公正,讓我們不再冷漠,讓那些對我們懷有希望的人不再失落。天下烏鴉不一般黑,烏鴉需要公正的待遇。
053 亡羊補牢,有時已晚
戰國時楚襄王荒淫無度,執迷不悟,將勸諫的大臣莊辛趕出楚國。五個月後秦國趁機征伐,很快占領楚都郢。楚襄王後悔不已,派人到趙國請回莊辛,莊辛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隻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鑽進來,把羊叼走了一隻。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隻。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鑽進來,叼走了一隻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鑽進羊圈叼羊了。莊辛鼓勵楚襄王勵精圖治、繼而重整旗鼓。“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則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的寓意是: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如果你有一群羊而僅僅失去了一隻羊,你補牢可謂未晚;如果你僅有一隻羊,丟失以後你的羊圈裏已經沒有羊了,你補牢又有何益呢?
很多人會這樣做,因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總有一些人在丟失一些東西的時候後悔不已,於是想做點什麼來彌補損失。然而,並不是每件事情都可以後悔的,有些事情所造成的後果是無法挽回的。
當一切已經成為不可能的時候,我們的努力也是枉然。過去的已經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奢望你逝去的青春能夠再回來,如果你想擁有青春,你就應該在青春逝去之前珍惜青春。深牢大獄的日子苦不堪言,如果你想擁抱陽光,你就應該在走進高牆之前珍惜陽光。人生有的時候有從頭再來的機會,有時候是根本沒有的。所謂彌補也治愈不了我們的創傷。我們不需要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隻能浪費我們的口舌。記住,我們要防患於未然。如果給你一個選擇,你選擇亡羊還是補牢?如果是我,我不想亡羊也不想補牢。
人生有的時候有從頭再來的機會,有時候是根本沒有的。所謂彌補也治愈不了我們的創傷。我們不需要事後諸葛亮,事後諸葛亮隻能浪費我們的口舌。
054 吃到葡萄說葡萄酸
《伊索寓言》裏記錄了這樣一則故事:狐狸發現了一棵葡萄樹,樹上長滿了一串串香甜、美味的葡萄。狐狸看著葡萄,忍不住用舌頭舔著嘴唇,心想:“哇啊!是好食物哩!”狐狸向上跳了幾次,總是夠不到,試了好幾次還是吃不到。鬆鼠、兔子及小熊在旁邊嗤嗤地竊笑著。“哼!這些葡萄還很酸,不能吃啊!”狐狸不認輸地說著,然後垂頭喪氣地回家了。大家都忍不住地捧腹大笑。這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來源,諷刺了狐狸的虛偽,因為吃不到就找個自欺欺人的理由,告誡人們要勇於麵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