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人上人下的玄妙智慧(3)(2 / 2)

所謂“功成身退”,並非指一定要隱居山林、歸隱田園。功成身退隻是一種對待功名的態度,即使有了大功勞也不居功自傲,飛揚跋扈隻會引來無妄之災。

曆史上,石琚對“功成身退”作出了絕佳的演繹。

金熙宗天眷二年,石琚考中進士,任邢台縣令。當時官場腐敗,貪汙成風,邢台守吏更是貪婪惡暴,強奪民財。在此環境之下,石琚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不僅不貪不占,還多次告誡別人不要貪取不義之財。他常對人說:“君子求財,取之有道,怎麼能利令智昏,幹下不仁不義之事呢?人們都知錢財的妙處,卻不聞不問不義之財所帶來的隱患,這是許多人最後遭禍的根源啊。”

有人對石琚的勸告置之一笑,還嘲笑他說:“世事如此,你一個人能改變得了嗎?你的這些高論說來動聽,實際上卻全無用處,你何苦自守清貧,不識時務呢?要知無財才是大禍,你身在禍中,尚且不知,豈不遭人恥笑?切不可再言此事了。”石琚又氣又怒,他當麵對邢台守吏又規勸說:“一個人到了見利不見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禍臨頭了。你斂財無度,不計利害,你自以為計,在我看來卻是愚蠢至極。回頭是岸,我實不忍見到你東窗事發的那一天。”邢台守吏拒不認錯,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書誣陷他貪贓枉法。結果,邢台守吏終因貪汙受到嚴懲,其他違法官吏也一一治罪,石琚因清廉無私,雖多受誣陷卻平安無事。

石琚官職屢屢升遷,有人便私下向他討教升官的秘訣,石琚總是一笑說:“我不想升遷,凡事憑良心無私,這個人人都能做到,隻是他們不屑做罷了。”來討教的人不信此說,認為石琚是在敷衍自己,心懷怨氣,石琚見此又是一笑道:“人們過分相信智慧之說,卻輕視不用智慧的功效,這就是所謂的偏見吧。”

金世宗時,世宗任命石琚為參知政事,萬不想石琚卻百般推辭。金世宗十分驚異,私下對他說:“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卻不思謝恩,這是何故?”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親朋好友力勸石琚,他們惶急道:“這是天大的喜事,隻有傻瓜才會避之再三。你一生聰明過人,怎會這樣愚鈍呢?萬一惹惱了皇上,我們家族都要受到牽連,天下人更會笑你不識好歹。”石琚麵對責難,一言不發。他見眾親友喋喋不休,最後長歎說: “俗話說,身不由己,看來我是不能堅持己見了。”

石琚無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卻對妻子憂慮地說:“樹大招風,位高多難,我是擔心無妄之災啊。”他的妻子不以為然,說道: “你不貪不占,正義無私,皇上又寵信於你,你還怕什麼呢?”石琚苦笑道:“身處高位,便是眾矢之的,無端被害者比比皆是,豈是有罪與無罪那麼簡單?再說皇上的寵信也是多變的,看不透這一點,就是不智啊。”

石琚在任太子少師之時,曾奏請皇上讓太子熟習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擊他別有用心,想借此贏取太子的恩寵。金世宗聽來十分生氣,後細心觀察,才認定石琚不是這樣的人。金世宗把別人誣陷他的話對石琚說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強烈,他趁此堅辭太子少師之位,再不敢輕易進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極人臣,前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石琚表麵上虛與委蛇,私下卻決心辭官歸居。他開導不解的家人故舊說:“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願已足。人生在世,禍在當止不止,貪心戀棧。”他一次又一次地上書辭官,金世宗見挽留不住,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世人對此事議論紛紛,金世宗卻感歎說:“石琚大智若愚,這樣的大才天下再無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石琚可謂深諳進退之道,能進能退,把握得極其有度,所以才能在官場混跡多年而屹然不倒。

提及石琚,不由想到李斯,當初他貴為秦相時,“持而盈”,“揣而銳”,最後卻以悲劇告終。臨刑之時,李斯對其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他臨死才翻然醒悟,渴望重新返璞歸真,在平淡生活中找尋幸福,但悔之晚矣。入世容易出世難,許多人便是沒有“真人”的態度,而陷入富貴名利中,最終落得“飛鳥盡,良弓藏”的結局。

看透功名利祿,看破世間百態,該進則進,當退則退,不要偏執一心,不要被世俗蒙蔽了眼睛,才是南懷瑾先生勸誡眾位的本意。須知,功成、名遂、身退,乃天之道。